《社会性动物》读后感之“认知失调篇”
认知失调在我看来是人的认知和行动\现实不一致时的表现,人的日常行为和决定是感性和理性交织的,认知失调是造成人非理性行动的一个原因,比如一个吝啬的人突然捐款,不吃糖果的小孩突然想买一种糖果,学习这个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在说服他人时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是概念解释。认知失调:是一种紧张冲突的状态,无论何时只要某个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不一致的两种认识(想法、态度、意见),就会出现这种状态。换句话说,如果分别加以考虑,一种认知的对立面是另一种认知的结果,这两种认知就会导致失调。由于认知失调会带来不愉快,人们便会有目的地去减少它。
举例说明,每个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认为自己是正面人物,就像是电视剧的正派主角一样,但是当他的行为和对自己的预期不符时,他就会通过一系列改变自己认知的手段和方式使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预期重新达到一致。举例说明,最近比较流行电子烟,这和大多数以前不吸烟的人认为的吸烟有害健康的认知不符,但是现在很多80,90后却疯狂热衷于电子烟,促使他们认知转换的原因有可能是:他们相信宣传研究中说的电子烟比传统香烟对人身体的危害性更小,或者自己每天只吸一根,这个量不足以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伤害。因此,这两点也是电子烟厂商着重宣传的点。
这种心理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人们为了减少认知失调,重获自尊的应对方式有两种:
1):改变之前的认识,认为之前的想法是错的,因此对自己没有按照之前的认识去做寻找到了非常强大的理由。2):降低一个人对成功的期待。
人们不愿意看到或者听到与自己所坚持的信念或愿望相冲突的事情。在认知失调的情况下,人们总是会想法设法让自己重获自尊,因此一些商家在设计产品宣传推广思路时也可以按照人的这一个心理逻辑去吸引以前对某些产品有抵触的消费者转换思维。
这个心理现象的反向应用是人在面对一些和自己认知不符的触发事件时如果能够坚持自己之前的认知,那么接下来会对更加坚定自己之前的认知,比如在敌我两党对抗时,那些在敌军威逼利诱下仍然能够坚守自己革命理念的战士,他们之后的革命信念和对我党的追随会更加坚定。
但是,如果想让一个认知顽固的人转变认知也还是有一些技巧可以使用,比如书中所描写的:
“登门槛技术”,假定你希望在一项宏大的事业上得到某人的支持,但是你知道你打算让这个人从事的工作非常艰难,而且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努力,因此这个人肯定会拒绝,这时,你会如何去做呢?其中一种可能,就是让这个人先参与这项工作的一小部分,让他感到这项工作很容易,以至于他不会想到去拒绝它。
比如现在商家常用的试吃,试驾,试穿,试听课一样,在概率下总是会有部分客户调整自己原先的认知去适应自己行动。
有时商家为了扭转人们的认知甚至需要人为的使这种失调的比重加大,因为人们感受到的失调越大,人们自身态度的改变越大。
那什么条件下人的失调会最大呢?1):人们感到个人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2):人们的行为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比如在《水浒传》中为了拉好汉上梁山,他们会故意杀人嫁祸给他人,像秦明被迫上山,就是宋江等人安排人化装成秦明把数百人家全部杀光,烧光,使秦明全家被朝廷处死,秦明只得上梁山,投奔宋江!
书中还讲了两个和我们平常思维不同的说服技巧,即:奖赏和惩罚的作用。
不充分奖赏在教育中的运用:有研究表明,假如人们在外部理由很少的情况下实际从事了一项单调乏味的活动,与存在大量外部理由的情况相比,他会认为这项活动更有乐趣。
不充分惩罚:所受到的威胁月不严重,所能够找到的外部理由越少;而所能够找到的外部理由越少,越需要去寻找内部理由。为人们提供构建自身的内部理由的机会,是向建立个人持久价值体系迈出的一大步。
我个人理解的是对一个人的行为影响最大的不是外因而是他对一件事情最深处的看法。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财富自由的人会变得抑郁,假如一个是为了外部的财富,名和利去工作,那么在到达一定的程度时会很容易倦怠和迷茫,但是如果自己每天最热爱的和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业和工作,那么无论在任何时候他也不会觉得迷茫和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