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去听了一场分享,一个女孩偶然的机缘学习了潜水,之后便爱上了,潜完了大半个世界,还成为了一名潜水教练,把自己的爱好做成了事业。
看着她,忽然忍不住思考,个人的爱好是否可以做成事业?
相比于这个问题,我想大多数人可能更关心:
如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今天看到一句话:真正地爱自己,不是去牺牲掉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打拼什么辉煌的未来,而是活在当下,努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和有趣的事情,让自己的内心充盈着喜悦。
这句话特别动人,但是很多人面对的现实却是,我们的生活全部被工作填满,你看起来特别努力,但是打拼在大城市,每天都要为柴米油盐和不断上涨的房租而发愁。
工作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不顺利,突如其来的加班让你不得不推掉与朋友的约会;
几年不涨的薪资让你在每个发工资的日子不是开心而是惆怅;
不断增加的工作量让你不停地怀疑自己是不是高负荷体质,怎么总是吸引来沉重的压力……
所以我再次去看了那一期奇葩说:《当工作被生活填满,该不该辞职》,胡渐彪的一句话特别打动我:没有前几年坚持的能力,就不会有后几年选择的权力。
被生活和工作严厉打压的,大部分是初入职场的新人,没有丰富的阅历和能力,处于自己的积累期和成长期,你只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才能让自己适应这个充满优胜劣汰和竞争的社会。就像《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所有人都看到了她后来光鲜亮丽雷厉风行的一面,但是没有人知道她曾经活得多么努力,才换来后来大家看到的毫不费力。
自媒体时代,让很多自媒体人脱颖而出,据说咪蒙的头条广告费用是69万元。许多人都羡慕自由职业者随性、洒脱、无拘无束,因此自己也想放手,也做个“与世无争”的人。大家都羡慕咪蒙的助理月薪5万,却没有人看到她加班熬夜,从策划、写作到公关全部一肩挑起。
所以当你感觉生活被工作填满的时候,不妨反观自己,是不是工作效率太低,工作方法不对?当你感觉被领导折磨的时候,是不是可以问问自己,是不是情商太低,毕竟人在职场,每个人都必须学会两个词,叫做妥
协,和圆滑。
马东说机器化生产、标准化的时代,为每个人提供了辞职的可能性,但是辞职对于初入职场的人来说,难道不是一种逃避吗?从这里跳到那里,其实只不过是永远在基层打转。在哪里你都会遭遇不开心,都会遭遇超负荷的工作量。从你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起,你就是一个成年人,社会人,成熟的人,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必须做出成熟的决定。屡次跳槽不仅不会让你获得完整的经验,更会让你永远沉寂在你所在领域的最底层。
无论是创业还是工作,如果想要打开更好的局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承认自己不足的地方,并且承认别人做的好的部分,这个很不容易,但是你做到了,就离成熟和成功近了一步。没有挑战性和压力的工作让人产生舒适感,一份工作你在第一年的时候就看到了自己十年后的样子,有什么意义呢?我们都不想离开自己的舒适圈,但是要想突破自己,就要学会认真地与自己对话。
胡渐彪是个工作狂,他的生活完全被工作填满了,但是他非常快乐和满足。每一个人有不同追求,当一个人被工作填满却感觉充实和幸福,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多难才能找到自己要什么。
我有一个朋友,某天跟他聊天,说自己即便努力做几份工作,却也没有很多的薪水,而且在上海打拼,每个月房租都会花去三分之一。我们很多年没见了,他很直接地说,我觉得你是不是不适合在上海,在繁华的大都市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不是长久之计。
试问有多少人是因为有这样的朋友的“关心”而开始自我怀疑,从此放弃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但是我必须以亲身经历告诉你,当你收拾行囊,回到家乡小镇的时候,你会发现,除了薪水变得更少之外,你仍然要面临租房的压力,仍然要遭遇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所以,当你的朋友不能理解你的梦想,不能分担你的辛苦,那就离他远一些,告诉他你不需要质疑,更不需要同情,就像渐彪欧巴说的:不要用你的同情心,阻断别人的取经路。
别人的看法一点都不重要。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
所以面对工作压力,我们要做的是去面对,调整和解决,而不是选择离职这种途径来逃避。
陈铭每次的观点都特别走心,他说生活之所以叫生活是因为我们生来并且活着。是的,生活中除了工作,还有非常多美好的事情,所以有非常多的人选择中途离职去gap year,也有人选择终身做自由职业。但是我们必须认清一个现实,那些选择gap year的人,旅行结束之后,再次回归职场,以与一年前同样的薪水,再次做起辞职前自己领域基层的工作;而那些可以一生靠着自由职业养活自己的人,大都是在某一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也就是经历过生活被工作填满的那几年,才能活得看起来毫不费力的人。比如咪蒙在做自媒体之前曾是资深的杂志编辑,六神磊磊在离职之前也曾有过十几年新华社记者的工作经历。
冰心很早就说过:“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殊不知,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
肖骁讲述了《穿普拉达的魔鬼》的故事。电影中的主人公安迪有幸进入一家顶级时尚杂志工作,她把这里当作跳板,经过魔鬼老板的万般折磨和一百次想辞职的挣扎之后,她终于完美蜕变,得到重用,从此她的生活被工作填满了,朋友不理解她,爱人与她分手,这时候,她开始思考很多东西,直到一位智者告诉她:亲爱的,当有一天你发现你的生活分崩离析的时候,恭喜你,你要升职了。"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安迪选择了离职,离职的原因是安迪发现她的初心不在这里,真正让她有激情和动力的是到纽约时报做一名新闻记者。
而另一位同为助理的艾米丽,即便在工作中受伤住院仍然坚持吃着减肥餐,即便拄着拐杖也要一步步走到那座很高的时尚大厦。因为这里是她的梦想。
这部电影论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你现在所做的工作是不是你喜欢的?是不是在你的人生规划的方向和轨道上?如果是,那么无论多难,请你坚持;如果不是,那么无论是一份“钱少事多离家近”的养老工作,还是将你生活填满,让你完全无法呼吸的工作,都请你离开,因为,人生的意义,不是做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
安迪和艾米丽都没有错,她们都得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人生就是不断寻找和坚守自己的过程。如果你热爱,那就跟它死磕到底,如果这份工作泯灭了你的人性欲望,让你变成另外一个人,那就像安迪一样勇敢退出。
辩论结束了,但是对这个问题其实还应该有更深入的思考。
蔡康永最后总结,生活不应该极端地只围绕一个事情,生活不会被任何事情填满,而生活之所以填不满,恰恰就是它迷人的地方。我们所追寻的快乐永远来自于找到了一个新的生活空间,而不是把现在生活挤出一块,生活的乐趣在于不断开拓新的空间,你需要旅行,需要停下来,需要有自己的爱好和休闲,有趣的生活才是我们应该追寻的。
曾看到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人的幸福感不仅仅通过钱、通过房子车子,哪怕非常微小的东西,也可以获得巨大的幸福,这就是生活的魅力所在。
如果没有办法改变世界,那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在无法改变的世界中,努力学习,不断充实成长自己,直到你足够有担当、有魄力、有信心,有了足够支撑你“任性”的能力,当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足以支撑你的生活,那才叫做真正“做自己喜欢的事”,才真的能将兴趣做成事业。
未来的路还很长,要相信所有的经历和未知都隐藏着命运给我们的礼物,如果就此却步不前,就失去了遇到它的机会。还有更多好看、好玩的未来,在等待你去经历。谁没吃过苦呢?那些一边妥协一边争取的人,谁又不是辛苦又幸福着的呢?
只要内心有丰盈的力量,不论在哪里都有安全感。当你对自己足够信任后,面对未知你将不会有畏惧,而这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与试错。而通过时间的积累得到的经验和能力,会给你带来更多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