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节
当我们面对高压、困难和被拒绝时,我们觉得个人自由、个人能力和关联感不复存在,这时我们容易转换目标。从而采取防卫策略,目标发生转向。
然而对于名誉财富等的追求,不是最基本的需求,而是替代品,它们会让你很忙,但是并不快乐。
第三节 到底是谁的目标
除了要选择能够带来长久幸福感的目标,最强的动机和满足感来自于自己选择的目标。
当我们为自己做主时,内在动力被进一步增强,实际上,仅仅是认为自己做主就够了。
拥有“自主权”或“自主权感受”称为“自主支持”,
“自主支持型”老师——给学生提供选择和共同决策的机会。
“管制型”老师——用“奖励”“惩罚”这种和学习无关的激励方式鼓励学生学习。
有时奖励会破坏内在动力,但是意外的奖励和不与表现相关的奖励是有效的。
第四节 如何创造自主感受
真正的自主选择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认为自己有自主选择的感受。
20160128第二篇
第五节 如何把强制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
给人指派任务时给他们“拥有选择”和自主权的感受。——内化——当我们的基本需求被支持时,内化才生效。
当我们理解被灌输的目标的背后的道理时,“关联感”“胜任感”增强。幸福感和快乐感因此增强。
自主权不等同于“独立自私”,“关联感”和“自主权”一样重要。
第六章 实现目标需要思维转换
正确的目标就是最符合你现状的目标。
第一节 当你觉得小菜一碟时
采用“表现型”“进取型”策略。
第二节 当你需要一针兴奋剂时
有一种点燃人行动热情的是“为什么”。
防御型则可以想象失败会使你失去一切来鼓励自己行动。
第三节 当前路坎坷时
首先确定一个具体的目标。
其次把“为什么”转化为“是什麽”
第四节 当你无法抗拒诱惑时
首先用“为什么”而不是“是什麽”
其次使你的目标侧重于“防御”,这种状态下,诱惑和干扰只会让你更加警惕。
第五节 昨天就该做完了
侧重于“进步”,把你的注意力放在扩大战果而不是比卖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