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前
第一次听说"乡村班主任工作室",是政教股领导到我校调研时,政教股专干蔡海霞老师和我谈过这件事,说希望找到一群热心教育事业,扎根乡村的班主任。那时候,有特别兴奋。一直都想有机会像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希望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抱团成长!
在大八中学工作了2年,做了2年的班主任。在这2年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有过收获,但也有很多迷惘。急需找到一条光明大道,可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学习。
所以,对今天"乡村班主任工作室"的交流会,特别期待。
会中
交流会开始时,李家成教授现场提问,大家对这次交流会有何感受?
有老师表达的兴奋,有老师表达也想去上海学习。乡村班主任的发展之路,有时候觉得很狭窄,面临着领导的不支持,个人能力有限的困局。
当时和周围的同事讨论时,大家一脸茫然,大家没什么感受,既不知道李家成教授是做什么的,也不知道"乡村班主任工作室"的主持人林冬梅老师,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接下来的交流里,还是有所收获的。
李家成教授的五字真言:
做,听,说,读,写
做:实实在在的乡村实践活动
听:学术交流,交流会,对话
说:分享
读:相关专业书籍
写:记录,教育随笔,教育论文
做,听,说,读,写都是真真实实的教育实践+理论成果。
这种模式真的很值得学习,踏踏实实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认认真真地反思,总结。
林冬梅老师的成长之路上所做的事,我们很多乡村班主任也有在做。可能我们都是做过就算了,没有用心去记录,用心去反思,也没有集成论文。
当然,实践活动里面有涉及了一个安全责任问题,让很多老师止步了。
学生经常喊我去徒步,去田园烧烤,考虑到安全责任,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在讨论环节里,有几个问题:①这一年里,最有成就感的教育事件?②你读过哪些教育专著?
问题①:没想到最有成就感,和学生经历的每一件事,都觉得是实实在在的感动。说真的,我的教育成就都是学生给的。比如,我们班一起搞了2次的小食会,学生在小食会上感动得落泪。比如,我们班举行的篮球赛,2分之差输了,男篮们抱着我,给予力量,并决心争取下一场赢回来。比如,我和几个后进生晚上一起喝奶茶,几个男生和我说了很多心里话……
问题②:2017~2017.9.28,看了67本书,39部电影,涉及文学,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唯独教育学类的书籍和电影寥寥可数。
教育学类书籍《班主任》,《翻来孩子这本书》。
教育类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蒙娜丽莎的微笑》,《死亡诗杜》,《地球上的星星》,《三大傻大闹宝莱坞》。
以后还得加强专业教育书籍的阅读。
同事间的交流
会中时,同事问,你会持续有时间坚持一直把班主任"做,听,说,读,写"这五件事做下去吗?(一直都有努力去做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去听前辈的分享,去读书,去写总结。)
我说,这两年内,还会继续这么做。
回校的路上,同事说,我觉得你以后的班主任发展之路,就是把你做过的事,拍成照片,写成论文。
我想,这两年里,我还会继续做下去,因为我还年轻,有很多时间,有很多精力,也有很有多想法想要实践。
其中也有反对的声音:
年纪大一点的老同事,似乎并不认同林冬梅老师做法,他们称之为瞎折腾。学校关心成绩,家长关心成绩,领导不支持,家长不理解,如何开展?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有限。
晚上和同学聊到今天交流会的感受。她说,林冬梅老师做的事,值得赞赏,但学校条件有限。谈到是否有意愿加入乡村班主任工作室时?她说,我们资历尚浅,还是做好自己手头上工作的事吧。
我身边的同事,同学们,对乡村班主任工作室的工作模式都有所保留意见。
不管身边的人怎么看,我想还是走自己的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