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问题都是制度的问题,如果设计制度的原则没有变化,看起来做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实质上也是一样的。
所有东西都在原则上,只要原则变化,所有东西都在变化,有可能看起来没有变化,我们所做的是同一件事,但是其核心本质已不一样了,
富士康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工厂,他的工人有几十万人,作为一个超级大公司,并非不是他薪资待遇最高,而是他能始终能把握住一个原则。在公司利益角度看,招聘的员工为什么希望你把事业做成?是因为他可以从你的成功中获得好处,而不是纯粹你亏我赚的剥削关系,换句话说,两者的获益诉求是靠制度统一起来的,制度把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协同一致,而不是获益的背离面,你损失我受益,要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思考一切制度设计的问题。
如何理解对立关系?员工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一天工资1000块钱,一天上10小时班,原本绩效设计是一小时100块,这个制度设计是以上班时间作为考核标准。上班时间能偷懒尽量偷懒,老板不在就放羊睡觉开party。如果用在工作上2小时,刷淘宝8小时,这样就相当于500块一小时。失去这个原则, 一切效率都会降低。如果招聘普通人洗脑,非常不现实,现在信息是完全开放的客观环境下,自我选择封闭的人才会被洗脑,而恰恰这样的人智力都一般。
工作性质决定考核标准。晚上12点新产品求报价,要在一个小时内搞定,这是业务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协作性的工作内容,对于到岗时间就要思路灵活。比如陪客人喝酒到凌晨三点,呕心沥血宿醉迟到,扣满勤1000块,这种制度会让敬业的业务员寒心。
另一种工作性质是坐班,这种岗位绩效设计,要以工作时间作为衡量指标,像保安,地铁检票员,需要完全固定的工作时间,倒班、接班,像Grace、Jennifer。如果错配在业务工作上,硬性的工作时间决定,下班时间所有任务都可以不处理,所有的信息都没有义务回复。
如果要求坐班的工作时间,要凭责任心做业务性质的工作,从根本上把岗位和工作内容对立起来,两套不同的思路和考核方法也对立起来了,公司以双标的方式,在两者之间寻求模糊地带获益,对方也会双标寻求漏洞,双方都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选项而前后摇摆,双方同时受损。
两套思路要根据工作性质应用于不同场景,业务应以工作量为导向,保安应以上班时间为导向,这就解决了工作量与加班的对立问题。
按这种思路的延续,加班费只存在于坐班式的工作,比如说保安上班10小时,每个小时15块,加班2小时,加班费20块每小时。如果以工作量为衡量基准的话,就不能这么算了,而是以项目和工作量来处理。
这个思路就解决了8000底薪的业务员活在舒适区里面的所有问题,以及个人定位与公司职位的匹配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