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糖糕里的旁白

桂花糖糕里的留白

林夏第三次把母亲送来的桂花糖糕丢进垃圾桶时,阳光正透过写字楼的落地窗,把糖糕上细碎的桂花照得像掺了金粉。



她总嫌母亲老派。五十岁的人了,还执着于手作糖糕,糯米粉揉得不够细腻,糖霜甜得发腻,装糖糕的白瓷碗边缘还有磕碰的缺口。就像母亲总在她加班时发来“早点睡”的消息,在她谈客户前叮嘱“少喝酒”,那些笨拙的关心,都被她归为“不合时宜的打扰”。

直到母亲突发脑溢血住院,林夏在整理遗物时,翻到了一个泛黄的笔记本。第一页是母亲清秀的字迹:“夏夏三岁,第一次吃桂花糖糕,把糖霜抹得满脸都是,说要当桂花仙子。”


往后的每一页,都记着与糖糕有关的琐事:“夏夏上初中,说学校的点心不如家里的,周末要多做两盒”“夏夏工作了,嫌糖糕太甜,下次少放半勺糖”“今天夏夏说我烦,糖糕没吃完就走了,是不是我做得不好吃了?”

最后一页的日期,是她第三次丢糖糕的那天,字迹有些潦草:“夏夏最近瘦了,明天再做一次糖糕,多加些桂花,她小时候最爱这个香味。”

林夏抱着笔记本蹲在地上哭,窗外的桂花树正飘着细碎的花瓣,像极了母亲每次给她装糖糕时,小心翼翼撒上的桂花。她突然想起,自己从未问过母亲,那碗糖糕要揉多少遍糯米粉,要等多少个晴天才能晒好桂花,要怎样克制着思念,才敢少发一条关心的消息。

后来林夏试着复刻糖糕,糯米粉揉得手心发疼,糖霜加了又减,却始终做不出记忆里的味道。直到某天,她在碗沿磕出一个和母亲那只一样的缺口,突然明白,她弄丢的从来不是一碗糖糕,而是那个把爱藏在笨拙细节里,却被她轻易忽视的人。

原来最深情的牵挂,从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藏在日复一日的琐碎里,你习以为常,却再也回不去的温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楼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男人的地方,多阴谋阳谋;有女人的地方,多勾心斗角。拥有众多男人、女人的《红楼...
    易丽莎_7305阅读 5,805评论 0 0
  • 那一席红楼宴 在《谈吃与画饼充饥》中,张爱玲提到:“听见我姑姑说,”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这位...
    易丽莎_7305阅读 4,806评论 0 0
  • 愚人先生曾对《梦粱录》菜肴食品作过一篇注释(见链接),其时盖默识年少,未能引起兴趣。近日先生来函告知此文,并勉励我...
    默识先生阅读 3,921评论 0 0
  • 当河水带着刺骨的冰凉, 当阳光分外珍贵照进窗户一隅, 当空气中弥漫着透心的寒气, 当小院角落的腊梅冒出点点鹅黄,吐...
    飞越时空阅读 2,860评论 1 6
  • 文/书童 为何要在简书上发这篇不用思考的文章? 正式以翻译为饭碗第十五年了,无论事前准备得多充分,却常常在吃饭的细...
    素琴斋书童阅读 12,273评论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