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糖糕里的留白
林夏第三次把母亲送来的桂花糖糕丢进垃圾桶时,阳光正透过写字楼的落地窗,把糖糕上细碎的桂花照得像掺了金粉。

她总嫌母亲老派。五十岁的人了,还执着于手作糖糕,糯米粉揉得不够细腻,糖霜甜得发腻,装糖糕的白瓷碗边缘还有磕碰的缺口。就像母亲总在她加班时发来“早点睡”的消息,在她谈客户前叮嘱“少喝酒”,那些笨拙的关心,都被她归为“不合时宜的打扰”。
直到母亲突发脑溢血住院,林夏在整理遗物时,翻到了一个泛黄的笔记本。第一页是母亲清秀的字迹:“夏夏三岁,第一次吃桂花糖糕,把糖霜抹得满脸都是,说要当桂花仙子。”

往后的每一页,都记着与糖糕有关的琐事:“夏夏上初中,说学校的点心不如家里的,周末要多做两盒”“夏夏工作了,嫌糖糕太甜,下次少放半勺糖”“今天夏夏说我烦,糖糕没吃完就走了,是不是我做得不好吃了?”
最后一页的日期,是她第三次丢糖糕的那天,字迹有些潦草:“夏夏最近瘦了,明天再做一次糖糕,多加些桂花,她小时候最爱这个香味。”
林夏抱着笔记本蹲在地上哭,窗外的桂花树正飘着细碎的花瓣,像极了母亲每次给她装糖糕时,小心翼翼撒上的桂花。她突然想起,自己从未问过母亲,那碗糖糕要揉多少遍糯米粉,要等多少个晴天才能晒好桂花,要怎样克制着思念,才敢少发一条关心的消息。
后来林夏试着复刻糖糕,糯米粉揉得手心发疼,糖霜加了又减,却始终做不出记忆里的味道。直到某天,她在碗沿磕出一个和母亲那只一样的缺口,突然明白,她弄丢的从来不是一碗糖糕,而是那个把爱藏在笨拙细节里,却被她轻易忽视的人。
原来最深情的牵挂,从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藏在日复一日的琐碎里,你习以为常,却再也回不去的温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