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生活中的小确幸,顾名思义就是生活中微笑而又美好的瞬间,但是我想更加简化将其定义为简简单单的幸福。
简单是一个多么明快的词,它在如今这个纷繁复杂、高速发展的社会几乎是难得的,也是随处可见的。只要你放慢脚步,驻足停留,然后默默的用眼,用心去感触,就一定会有所悟,有所思,有所想,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小小确幸无处不在。
在英文中我们把“小确幸”翻译为ordinary happiness,而不用small happiness或者little happiness,这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因为ordinary意味着平凡,而生活不就是平凡中见真谛的吗?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独立的一分子,也都在这个世上漂流了数十载,总归是让我们遇上些事,经历过些事,然后学会些事,才会让我们觉得不虚此行。
为此我把自己定义为“小确幸er”,去“周游世界”寻找生命的“微瞬暖意”,于是我带着“小确幸时光胶囊的飞行器”小本本,握着“早中晚”油彩笔去细细的描摹起来。
清晨,远远的遍瞧见宿舍楼东边楼顶上那一抹抹粉红色的朝霞,那是夏日的送给我的第一种绝色。背着书包,踏着晨曦,沿着通往龙湖餐厅的羊肠小道,小道两旁簇拥着的是一些不知名小草。我的脚都不听使唤的想要停下来。趁着夏日时光正好,也不急,便慢慢走,来感受这时光的悠长,反正此时距离上自习还早,一点也不怕耽误这一时半会。
食堂总归是要走到的,还是标准的老两样:三个七角包子,一个鸡蛋,早餐便轻松解决了。去学院的路长一些,也不免加快了脚步,路上三三两两的学生结伴而行,我一个人也不显得寂寞,因为自己很享受一人的静谧时光。
6D3阶梯教室很大,一个人的时候显得尤为空旷,当你站在讲台上大声向台下喊的时候,会传来很清晰的回应。我照例像往常一样,将所有的灯都打开,只为求得满堂的明亮,教室靠两边的窗户没光,窗外吹来的早风,让人神清气爽,也吹得窗帘调皮的乱舞。找到常坐的座位坐下,翻开单词书,便记起来。
我赶紧唰唰涂上色,此时的油彩笔下的小确幸是一抹橙色恬静。
中午,食堂是最热闹的,因为烟火气从那儿来。食堂的每个窗口都挤满了学生,他们都在忙着向窗口里头的阿姨或叔叔喊话,说自己想吃的菜品或面品。随着他们接过阿姨或叔叔递来的饭菜或面食,接着是礼貌的谢谢,然后报之的是脸部弧度的上扬。镜头偏爱着他们这群可爱的人们。
午憩也接踵而至了。扶桌而息无疑是我的一贯行为了,抱枕是必须要准备的,少不了睡觉的仪式感。在这段入眠期,和着宿舍窗外的鸟鸣声,电车的喇叭声,我却一点都不觉得吵,却想把它定义为睡前小曲。轻轻的凉风袭来,略微缓解了夏日的燥热,如此,甚好。
我赶紧唰唰的涂上色,此刻油彩笔下的小确幸是绿色静谧。
晚上,当九点的晚自习铃声响起,同学们陆陆续续的离开教室,我待人群都散尽了才走出教室,为的是去寻觅被我忽略的细枝末节,而事实证明,确乎如此。这不,我看到了不是吗?
昏暗的楼道里,考研的学长学姐在小声反复念着英语或是专业术语的解析,他们有的是站着的,有的是自己带了板凳坐着的,还有的索性坐在楼梯台阶上,即便是这样丝毫不影响他们身上光的散发,我看到了那是对梦想的执着,对信仰的坚定。同时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今后选择要走的路。
微亮的操场上,热血的少年们还在一圈一圈的跑步,直到自己筋疲力尽才停下来。曾深以为操场是最热血的地方,现在依旧觉得。因为动起来才是青春最好的模样,而我也像他们一样,迎着夏日清凉的晚风,计算好每天要跑的公里数,跑出风一样少年的感觉。
路灯散发的柔和的光。跑完步的我看着路灯白色光晕,其间的树影斑驳点缀于此,与路灯的依偎,我看着竟有些动容。
我赶紧唰唰的涂上色,此刻的小确幸是红色热血。
当我将用油彩笔临摹的画作展开看时,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清晨的朝气蓬勃,午间的宁静恬然,夜幕的青春无悔的浑然一体。
可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幅画就足以勾勒出生活的每天的点点滴滴了,因为这种微小又可靠的幸福,是不需要用仪式感来约束它的,它就是应该保留自己原有的天性啊。如若真的将其束缚在限制的条条框框里,就像是精美的画被边上好看的边框,高高挂在洁白的墙上,那我们得费多大的劲儿去碰着它,相反的就只能远远观望了,那就失去了它原来的天性了。所以呢,我想就这样把“小确幸胶囊小画”搁置在我能触手可到的地方,想必就能随时随地的翻阅查看了。
当代的青年也是如此,如若真的将生活中的小确幸当成池中之物,不可触碰,也不敢触碰的话,岂不是难得发现那些小美好就隐在身边,殊不知自己早已囿于自己的固定模式中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