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孩子在学校的圣诞歌会。音乐响起,孩子们开始欢快歌唱。我从手机视频镜头里看到女儿欢笑的特写,忽然一下子泪流了出来。
在一片圣诞服装的红色白色里,女儿的笑脸没有一丝的虚假,完全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最欢快的笑。
有人说孩子的笑最具感染力,因为孩子的笑没有一丝杂质。他们的笑是大人向往的,失去了的,不舍的,回不来的。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女朋友在喝咖啡聊天,我的大孩子张开双手向我奔来。没有结婚没有孩子的女朋友感慨地说,这一幕太感人了。孩子张开双臂的样子毫无保留,丝毫不顾及周边的任何事物,一双眼一颗心只有在他几步之遥的妈妈。他看到了妈妈之后欣喜,幸福,只想一头扑进妈妈的怀抱,于是便真实地张开手,跑过来。他的想法和动作里没有一丝杂质,没有一点犹豫。
我总是喜欢观察孩子的这样的表情。那是很令人陶醉的。当老大再长大了一点后,我观察照片里他的表情,与小时候比较,就发现他的笑在发生变化。我能看出来一丝丝的杂质,比如说控制,比如说矜持,比如说勉强。看到这样的变化时我有些心痛。我不想孩子这么快就失去了他的纯粹。纯粹是多么幸福的状态。它就像打了吗啡,只在自己的世界中,是一种极乐的状态。成年人要寻找那种纯粹是再也不可能的了,除非靠吗啡,靠酒精。
然而,我深知,孩子无法永远保持那种纯粹。因为孩子会长大,就像我们一样,在长大的过程中就逐渐失去了纯粹。他们会像我们一样开始顾及别人的感受,别人的眼光,顾及自己的形象,顾及环境,情境,顾及很多很多。他们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张开双臂扑向我,因为也许有人告诉过他长大了要独立,不能老抱,妈妈也许很忙,你不应该随时打扰,地上可能很滑,不要跑会摔跤,跑过去要过马路,路上有车,要注意安全。
这些告诉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让孩子能独立,能照顾自己的安全,成为一个在社会上举止合适的人。因此,这些都是必要的,必需的,无可避免的。这就意味着人在成长过程中失去纯粹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人的成长和人的纯粹是生而矛盾的。
纯粹是一种自由。失去纯粹的过程是人给自己套上枷锁的过程。枷锁越套越多,让每个成年人不仅失去了纯粹,而且走向了纯粹的极端反面,即完全的不纯粹。心里不喜欢的,为了礼貌,还满脸堆笑地说喜欢极了;心里不乐意的,为了和谐,还哈哈大笑地说好极了;而心里真心希望的,为了不被拒绝,故作轻松地说没关系;心里真渴望的,为了不得不到,就面无表情装作毫无兴趣。
这样的扭曲和错位让成年人的心灵世界悲戚黑暗。我们大多数人早已不知自己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不高兴,什么时候悲伤,什么时候不悲伤,什么时候愤怒,什么时候不愤怒,反正不管你感受怎样,你脸上做出来的都是和你感受无关系的。
在一次训练营中,我对我的拍档讲述我的frustration,中文最合适的翻译应该是抓狂。拍档让我表演一下。我夸张地表演了。拍档一脸惊异。她问为什么你在抓狂时满脸都是笑?
所有的真实感受禁锢在我们心中,让我们日趋沉重。沉重而不自知。有多少人只能在暗夜里独自思索一下,靠一杯酒一曲歌痛哭一场,释放一点,而又有多少人连这样的奢侈也没有,没有独处空间,一天里从睁开眼到闭上眼都在忙碌都在假装?
人生而沉重。这样的定律能否改变?我们的世界能否改变?我没有答案。
唯愿孩子,脸上的笑容能存在得更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