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居里夫人传》,玛丽有句话打动了我:“村子里的人似乎从不读书,也不懂得思考和议论。”我想,这就是当下人们的困惑——为什么孩子整天读书,阅读理解还是扣那么多分,作文还是写不出东西——因为孩子的阅读中缺少了思考和议论这两个环节。这就如同牛吃草缺少了反刍一样,读,只是个动作,并没有吸收到书中的营养。
这让我想起和几个孩子交流《老人与海》阅读体会时的情境,我问大家:你找到了哪些证据,证明圣地亚哥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因为之前我曾提出一个读书建议,建议大家“带着任务去旅行”——书中哪些蛛丝马迹能看出圣地亚哥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让大家像个小侦探那样去字里行间找证据。听了我的问题,几个孩子面面相觑,有些茫然地笑笑说,这本书不好读。后来,思索搜寻之后,开始有些答案了,“他和男孩装着家里有吃的”“他睡的床上只铺了报纸”“他的中午饭就只有一瓶水”等等这些衣食住行层面现象,通过贫穷和简陋来判断他的坚强和乐观。像男孩马诺林、村民们的言谈举止、大海的形象、海鸟和狮子、对棒球赛的关注、第85天……等诸多素材的描写,他们缺少进一步的思索。
从孩子们的作答来看,一方面大家只是凭着直观感觉来判断,而不是思考所得,另一方面,他们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也是个大问题。比如“他和男孩装着家里有吃的”这句话根本就是个残缺不全的句子,而且词不达意,让人难以理解。应该是“家里没有饭吃,可是他和男孩装着家里有吃的,好像做游戏一样。这说明缺吃少穿是经常的事情,他们经常开这样的玩笑,看得出圣地亚哥是个乐观和可爱的人。”孩子们答出的部分是书中的句子,没有答出的部分,恰恰是需要思考得出结论的部分。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就是在阅读的时候,并没有思考同步进行,孩子们只是被动的“读文字”而已,他们是整个故事的冷漠旁观者,没有加入自己的情感和热情在其中——他们做什么是他们的事,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读书态度,导致阅读没有深度,更让人难过的是:阅读者本身无法体会,阅读中时时都应发生的“发现的快乐”。于是原本应该是旅行般鲜活快乐的读书,成了毫无乐趣的负担。
孩子们的阅读因为缺少了深入、个性、主动的思考过程,也便导致“议论”的环节无法展开。没有议论,便没有流畅的表达,没有合乎逻辑的推理,没有由此及彼的联想,没有读书与生活智慧的桥梁,没有思想境界的提升,没有阅读理解能力的梯次上升,没有考卷上的高分值阅读和写作……
以上我在读《居里夫人传》时,由一句话引起的思考,进而阐发的议论。或许这里面有些思想和观点是有偏颇的,甚至是经不起推敲的,但它代表了我此时此刻的阅读水平和思想高度,或许不久以后,我会自己推翻自己的某些观点和看法,这又有什么重要的呢?每个人都有发声的自由,表达的权利——只要是真诚、客观的表达,言为心声,都值得尊重。所以,大胆表达自己,阐发议论,希望这能成为我们学习和读书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