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夫子音
作者篇第十
【原文】:
“作者七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制法兴王之道,非有述于人者也。
【译文】:
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真正的作者只有七个人,他们分别是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尧、舜、禹、汤,制定法度兴盛君王的大业,并没有转述其他人的著述(这是真正成就兴国大业的作者)。
【原文】:
以知人为难,故不轻去未彰之罪;以安民为难,故不轻变未厌之君。及舜而去之,尧君德,故得以厚吾终;舜臣德,故不敢不虔其始。
【译文】:
因为了解一个人太难了,所以不会轻易去揭露一个人并没有表现出来的罪行;因为安定民心太难了,所以不会轻易的去夺取一个还没有让人产生厌倦的君王之位(这是修养境界极高,所以才能通达此理)。到舜这里的时候仍然是禅让制,这是因为尧帝的德行深厚,所以能够自始至终保持深厚的德行;因为舜作为臣子的忠心和德行,所以不敢不虔诚的保持初始的心志(三皇五帝时代,人的心性与天道相应,所以始终心志纯正)。
【原文】:
“稽众舍己”,尧也;“与人为善”,舜也;“闻善言则拜”,禹也;“用人惟己,改过不吝”,汤也;“不闻亦式,不谏亦入”,文王也;皆虚其心以为天下也。
【译文】: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舍弃让亲人担任王位,这就是尧的为人;与人和蔼友善,这就是舜的为人;听到良善的言语而恭敬礼拜,这就是禹的为人;任用别人就如同任用自己,改正过错的时候一点也不吝惜,这就是汤的为人;没有听闻的事也要合乎尺度,即使没有建言献策的人也要兼听众人的心声,这就是文王的为人,他们都做到了让心包容太虚而为天下做贡献(古代帝王兴国都能知人善任)。
【原文】:
“别生分类”,孟子所谓明庶物、察人伦者与!
【译文】:
区别产生分类的思想,这是孟子所谓的要明了万物的功用,要详察人伦关系的正伪(有分别就有对待,但是除了遵循万物的生长规律,没有一种分别会有意义)。
【原文】:
象忧喜,舜亦忧喜,所过者化也,与人为善也,隐恶也,所觉者先也。
【译文】:
象有忧有喜的时候,舜也会随着他一块忧喜,已经在内心化解了象的过失行为,他是想要与人为善,所以隐藏了象的凶恶的一面,因为他时时能觉察到这种恶的行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有先知先觉,所以就能容忍一切,因为这些事情的发生已经早已预料到,所以就不会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