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接到同学同事的问题:我想学好英语,你说学英语的最佳方法是什么?背红宝书、听BBC、去英语角、早读英语、天坛公园门口等着当导游……这些都是很不错的途径。
但要是说让我个人英语进步最迅速的,真相只有一个——考试。
我从带中式口音分不清/e/和四号梅花音到成长为培训机构的纠音老师,是因为上课学教材晚上蹲楼道照着镜子坚持练习英音,根本原因是大一期末要考语音。
我在沪江做听写能拿85、雅思听力7.5、看无字幕公开课,是因为做过40多篇听写真题和模拟题,根本原因是要拿学位证必须考过专四。
我在宝马实习和外国boss谈笑风生、写离职邮件被德国博士小哥评价为native,是因为在图书馆坐了三个月和同学模拟口试和练习雅思A类写作,根本原因是想拿到offer就必须雅思不低于7。
即使是离开学校,我仍能感觉到自己英语和翻译能力在进步,因为我在准备CATTI考试,每天都会遇到生词和精彩表达。
或许你会觉得我只是个例,但事实上,这真的是有科学依据的。
Krashen提出的习得和学习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他指出语言学习者需要接受足量的语言输入,而这些输入又是可理解的,就可以习得语言。
他把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定义为 i+1,其中“i”代表语言学习者当前语言知识或能力水平,而语言学习者接触到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语言输入应该是“i+1”,这表示语言输入中包含且只包含一个或少量的新语言知识点。
如果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i+0”,即输人中没有新知识点,则学习者在该语言输人中接触不到新知识,从而就不可能学到新知识,也就不能认为学习事件发生了。相反,如果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人是“i+N”,这时语言输入中包含太多新知识点,即同时出现多个未知项,学习者就会无法应付,因而无法理解这样的语言输入,从而不可能从中获得什么语言知识。
对于初学者来说,主要通过输入来掌握目标语的形式和功能。当学习者掌握了一定的目标语项目后,需要进行适当的输出以促使学习者回顾并巩固所学的语言形式;当学习者进入学习的中级阶段后,有了一定的输出能力时,就需要加大输入量以接触和吸收更多的语言项,同时加大输出量来检验和巩固所学语言。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则需要进行高强度的输入,同时采取高强度的输出以吸收和内化输入。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输入和输出的互动过程,输入促进输出,而输出又是对输入的反馈和检验,从而使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和言语能力同步发展。
用i+1来解释“考试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方法”。通过考试我们判断了自己当前的语言水平,也就是i的量化。学习无止境,继续向更高难度的考试进攻,在备考材料中接触、学习新知识点,并在口语写作中应用,实现了输入——吸收——输出的完整流程,即i+1的不断循环。最后四六级专四专八雅思托福GRE托业三一口语翻译等级等多个考试参加下来,i+1趋近于正无穷,小目标也许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