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产品团队
一般来说,一个产品的运行是多个业务模块配合的结果,很多时候要开展一个项目,多个业务之间都需要配合互动。(假设一个业务模块称为一个topic)
拿我们熟悉的o2o业务来说,一般都会包括面向用户的部分、面向商户的部分、平台部分、用户中心/商户中心等应用部分。相应的,就一定会存在一个多人配合的产品团队。
以下图是一个矩阵式模型。
纵向是以业务区分的职级结构,横向则是以项目区分的临时组合。
当一个项目展开的时候,需要去协调各个topic的人力来配合展开。于是,也就出现了一个临时的,横跨多个topic的小组了。
这种组织结构的好处与坏处
坏处:对每个pm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工作量更大。
当你决定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需要考虑这个事情要用到哪个topic的资源,以及你如何说服他们来配合你。这要求pm要熟悉全部的业务,同时有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人格魅力。
好处:
以上的坏处其实就是最大的好处:能更加锻炼产品经理的能力。
一个pm对单一模块的熟练程度,只决定了你最基础的能力,而对其他模块的熟悉,以及把这些模块链接起来的对整个业务的熟悉才是核心能力。另外一个看不见的更重要的能力是,你沟通和协调资源的能力。
利于轮岗
试想一下,你在纵向上非常了解自己的topic业务,比如用户端APP;你在横向上了解其他topic的业务,比如订单分发策略。
于是,一部分pm开始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topic,他会选择轮岗,这种轮岗因为之前有了解的基础,不至于出现不适应。
总结
纵向了解自己,锻炼自身的专业能力,横向扩展沟通、协调能力,会对整个pm后续的发展空间非常之有效。
对于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来说,应该是一个T字型的结构,纵向的是专业能力提升,横向是沟通协调能力。矩阵式的产品团队组织结构,正好是适应这个T字型的能力模型的。同时,这个结构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尤其是拥抱变化的时代。
权责的划分
作为矩阵的2个边,一边是自己职责所在的topic,一边是配合其他topic的项目。
做好自己topic里的事情,是最基本的要求;
谁发起的项目,谁负责,谁就要去协调资源,如果别的topic不配合你,导致项目完成的不好,你自己要承担绝大部分责任,其他topic的人承担小部分的责任。
注:这个理论的来源点在于,协调、沟通能力,是pm的核心能力之一,如果你做不到产品内部的组织与协调,你必然也做不好跟研发及运营资源的协调了。
为什么要有矩阵式组织结构
考虑到专业性
产品团队会按照不同的业务模块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假设每个业务模块称为一个topic ,比如用户端APP、商户端APP、分发/派单策略、系统后台策略、用户中心、商户中心等等。
考虑到组织结构扁平化
产品人员的层级要尽量的少。一个产品团队的结构一般来说3层相对合适。
pm leader(产品总监)对整个产品负责;
topic leader(高级产品经理)对具体的业务细分负责;
pm(中、初级产品经理)对业务细分的业务模块负责。
一个产品的运行是多个模块配合的结果,很多时候要开展一个项目,多个业务之间都需要配合互动。
这个时候,一般的组织会出现一个叫做项目经理的角色,负责协调资源,制定进度表等。
当你的组织人足够多的时候,这样当然是最好的。不过,本着把每个人的能力都压榨干净的思路,在没有项目经理的时候,可以采用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来保证项目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