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回归以生为本,让课堂慢下来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也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过去在教学中也一直贯彻执行这一目标,但总觉得效果是差强人意,这次阅读了王绪溢博士编著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第一模块,感觉突然豁然开朗,很多疑惑和问题,迎刃而解。
王博士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我对这些观点非常的赞赏,特别是对“慢才会快”深有感触。本人长期在中年段教学,大家都知道三年级是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很多老师都说三年级不好教,都源自于教材的内容,相对二年级来说是更加的抽象,内容更多,难度加深,而学生的思维要由一、二年级的借助直观形象理解知识,并通过练习达到记忆知识,慢慢的过渡到抽象的思维为主的理解性学习。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课堂冷场,或者回答不切题,不懂得如何分析思考等等问题,于是乎,老师们就会在课堂上不自觉的变成以讲授为主,似乎只有把知识点讲透了,孩子们才能学会怎样思考,殊不知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以讲授为中心,违背了以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所以经常感觉三年级第一学期都是在混乱中渡过,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为此,每一次接手教三年级时,我都做好了思想准备,都想办法把知识点说得更清楚,更浅显些一些,想让学生能够更加理解一些,想让他们更好地渡过这一个转折点,似乎是只有讲的多,讲的透,学生就会掌握。但是实际的效果也是不佳,还是混乱。学习了王博士的这本书,给我点燃了一盏前进道路的明灯,那就是要让课堂慢下来,真正回归以生为本的课堂,就像王博士所说的“慢才会快”。
回归以生为本,让课堂慢下来最主要的还是要管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习惯。作为一个教龄20多年的教师,经历过应试教育这个阶段,在教学中难免有一些的思维定式,课堂上总担心学生们听不明白,总担心学生的发言不够到位,总不放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总担心赶不上教学进度,所以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经常处于赶的状态,无法真正地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不知不觉当中就变成了以讲授为中心,偏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所以要真正的回归以生为本,还是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就像王博士在书中所说的“教师要改变长久以来惯用的教学方式,转变课堂模式,最大的障碍并不是教室里的学生,而是自己,是自己放不下的执念”。因此,作为教师来说,在起始阶段,应尽可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耐心,给予学生最充分的时间,充分的相信他们,也许开始会真的落下一些教学进度,但当三年级的孩子适应后掌握了数学学习与思考的方法后,学习的难度,就会慢慢的降低,从而使后面的课堂教学能够快起来,能够顺利地度过这转折阶段。
回归以生为本,让课堂慢下来,还必须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做个减法。当改变了教学观念后,如何让课堂慢下来呢?我觉得王博士在书中已经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教师只准备必要的少量的教学内容,甚至完全不准备教材,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材料就必须由学生来供应”。 三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及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因此呢,在开始阶段课堂教学就不能安排过多的教学内容,一节课活动安排过满的话,教师就会不知不觉处于赶的状态。只有减少教学内容才有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动性,才能挖掘出“真实反映学生当时的思维的课堂素材”,才能实现王博士所说的“无才能有”,才能真正回归,以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