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是水的江南,江南建筑也是富有自然和人文气息的建筑。在江南有水就会有桥,桥梁作为连接此岸彼岸的纽带,既具有水的轻盈灵气也具有陆地的敦实厚重。没有水的古镇会失了灵气与温婉,没有桥的古镇则会失了岁月与沧桑。
桥在江南是自在的桥,即便在大江南北均有桥梁,但在江南,桥梁更能显示其本真存在。江南是桥的家乡,我走过许多江南古镇,见过许多江南的桥。今天我们走到太湖沿岸的金泽古镇,到那里看看江南的桥有何曼妙所在。
金泽镇不大,相传昔日有穑人获石如金,故曾取名“金石”。小镇位于上海西南角淀山湖畔,众多江南古镇环水毗邻,说不上独树一帜。在星罗棋布的江南水乡小镇中看似不起眼的金泽镇却是大大有名的桥乡。据史料记载,金泽原有“六观、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桥”,且有“庙庙有桥,桥桥有庙”之谚。
每一座桥梁不仅各有特色,而且都与寺阁庵庙有关。如今绝大部分寺庙已废,但当年的桥却风姿犹存。一个人身在江南,往往会把桥当做艺术品来看待,金泽的桥有生命力,是江南的桥也是金泽人沟通世界的桥。
江南人文溶于历史溶于现实,江南的树木和建筑从自然和神学中穿越。在金泽这个普通的江南小镇,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必然的自然,本真的自然。
从东门进去可途径颐浩禅寺。寺内几株高大的银杏树在碧蓝的天空中招展呼唤,像是有千万只蝴蝶在高空飞舞。“等闲日月任西东,满地翻黄银杏叶。”禅寺里的南宋银杏已800多岁。姜黄色寺庙颜色从银杏树下一直延伸到河边。穿过一处小门厅就可以看到桥。
有一座桥平时看似无奇,如果适逢雨后初晴,阳光照射桥身,桥身会发出熠熠闪烁的紫色光芒。原来桥上石块是采用紫石铺就,这也是宋代江南石桥的一大特点。也许正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深藏于内的做法使得这座普济桥得以存续700多年的岁月。
普济桥的建桥设计,也很有讲究,单拱圈圆弧形,造型简洁优美。它的拱圈砌置,与河北省著名的赵州桥相同。自宋代以来紫石造就的桥体已多有修缮,杂有青石花岗石等。俯身细看桥身,还能看到业已模糊刻有花卷的紫色石块和雕刻残缺的探头。
中国古桥多以木材为主,石桥多半是石柱桥。
这里的人爱桥,爱得令人难以置信。闻听有座桥的桥身有贵重的金丝楠木做梁,堪比万金!这座桥有着独特的用途:军事。桥面只有两米多宽,没有引桥的桥阶,没有栏杆,元代蒙古骑兵常从桥上疾驰而过。
这座桥是迎祥桥,构造形式颇为独特:用长青石5块并列组成石壁式桥柱四条立于水中,形成五桥洞。石壁顶面横置石盖梁,梁面琢有半圆形凹槽,以稳固地搁置五根25厘米粗的楠木梁,上部桥面结构由砖木组成,在楠木梁上横铺枋板。枋板上密铺用石灰糯米拌浆砌成的青砖,形成砖体桥面。两侧采用水磨箩底砖覆贴,既可保护木梁,又增加美观,还能起到压重稳固作用,桥面两坡有踏级。
世事变迁,如今我们见到的桥已是后来重修的桥,桥下仍有楠木。这座美丽的桥跨越水面,如同长虹卧波。有桥待月,有月望桥。“月印川流,水天一色”造就迎祥桥“迎祥夜月”的美好景色。
红红的普庆桥上有神态逼真憨厚可鞠狮子探头,让人过目不忘。
有几座桥旁边有铁架子,专门放烛台,像是常有人在此烧香结烛。后来经一位经常来这里的朋友指明,当地有人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会到桥边烧香的。他们会祭奠什么呢?
桥梁在江南有着特殊的寓意,天地为家,人神相通,桥是自家屋顶门楣,桥在那里,心便可以与天地神连起来。于是桥便不是简单的木石构造之物,而是活的神明,是和人和神一样有知觉的真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