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两个不同的年级,尽管我做了无数的心理建设,也在暑期开展了每周网课,开学伊始,我仍是有些慌乱。这其中发生了很多故事。川显然不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个。
白净、戴眼镜、想要发言、却不是很自信,手总是半举不举,回答有些思维混乱,在男生中字写的很整齐,作业工整。这大概是我对他的在前三个星期的全部印象。
直到那天我们开始挑战环形操场的周长。下课我收到他时,他双手死死的压着挑战单,不松手。我看到他写了一些思考过程,但仅仅是简略回答,没有必要的过程。我俯下身子告诉他,我可以先看一下,倘若你还有要补充的,再进行添加。他仍是不动,眼眶却红了,一秒钟后,豆大的眼泪就刷刷的流。他怄气的把挑战单摔到我手里,一言不发地就出去了。我询问临近的同学:怎么了?同学摇摇头。我追出教室,再次询问他原因。
生:“我是在跟自己怄气。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很高的。”
师:“哦,那就期待你在今后挑战更多更好!”
生:“可是,这一次我确实没什么思路。”
师:“那就慢慢来”
开学一个半月,我们进行了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单元检测,他全对。一下课,就挤到我面前,眯着眼睛,洋溢着轻松自信的笑容。
生:“老师,我觉得现在感觉特别好。”
师“好在哪里?”
生:“我第一个星期在适应,第二个星期又生病,现在我觉得我找到之前最好的状态了。但是这只是我以往最好状态的最低水平,我会更好的!”
自信的神情一览无余。
师:“好的,我相信你会越来越好的。”
期中考试,批完卷子,一种委屈且倔强的复杂心情混杂其中,我悲伤的不能自已。跟心理咨询师沟通后,她说我是没有被看见的。所以只能自己看见自己。在办公室里,如何也抹不净眼泪。可晚自习的铃声偏在此刻响了。一想到还有一个班的孩子在等我。我只能强忍心情,抱着一沓卷子来到教室。孩子们刚经历完新学校、新学期的第一次考试,急切的想要知道自己的成绩。目光从一张张期盼的小脸上扫过,我终于还是又哭了出来。那一刻,我觉得告诉孩子们原因,比我去粉饰事实要更好。因此,我用了“生命渴望看见”来表达。“我在看着你们,也渴望你们也看看我”。孩子们似懂非懂。川,下课来到我办公室,很执拗的站在我身边,气冲冲的盯着我。
师:“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
生:“我觉得你对我有误会。我明明在看着你!”
师:“我这里的看见,不是日常理解的看见。我跟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是这样的,甚至还没有你现在这般。我讲的大概是一个人生感悟,就比如我们做多少事,都希望得到他人认可一样,希望得到回应。所以看见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我做了,你给予反馈。这样你能清晰一些吗?”
生:“我大概有些明白,但是又不明白。”
师“没关系,你慢慢来。老师也慢慢来。”
第二次教研课——百分数实际应用(2),老师们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我需要在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上引导到位,因此我们花了一些时间让孩子们自己理解后来讲述。川,举手发言,我没有叫他。他下课后冲到我面前
生:“老师,你为什么不叫我?!我有一个很好的想法。”
我邀请他到办公室详谈。
生:“我之前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可是,我现在忘了。”
师:“所以你认为我没有叫你,导致你很好的想法忘记了?”
生:“嗯”
师:“你举手,我一定要叫你吗?”
生:“不一定。”
师:“当你认为自己的观点很好,你举手发言,但是老师并没有叫你时,你要怎么办?”
生:“我想不到”
师:“也许我们可以记录下来”我拿出自己的听课笔记与他分享。他翻看了一会,冲我点点头。
一场“看见”的故事,我们历经适应环境——发现旧我——体验冲突——成长蜕变——重塑新我。我的生命里有了川,有了像川一样的孩子,有了更多不同的孩子。
走进你,看见我,变成了我们!
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