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8月15日是【晓晖有话说】陪伴你的第五百九十一天。
【向前不一定是未来(2)】:有一种时刻,你会发现自己曾奋力批判的事物,忽然不是那么回事。你在反思自己的判断能力,然后发现你所依赖的判断来源,大多只是人类的本性,或者是他人精心组织递交给你的材料。
大多数前苏联人也是如此,在《二手时间》的大量采访中,他们在目睹俄罗斯建立后的种种“后退”行为后,开始后悔曾痛骂的体制。向前是虚无的未来,回头又是无法后悔的过去。细细地审视着前苏联人民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在1991年前后的所思所行,我们中国人大都能轻易共情。历史得靠时间擦去人为的影响,人对历史的主观作用,犹如有着众多衣钩的储物柜,历史是人手中的衣物,想挂在哪个衣钩上,请君自便。
普通人的所思所行,都依靠着具体的历史情境。而前苏联体制中的上层者,就是具体历史情境的导演团。他们却常常不能统一指导意见,一会指令向左,一会命令向右,这群犹如盆栽植物的人民,便在各自的阶层中产生各种关于政治的思想争论。谈政治,论民主。这件事就是前苏联人民话题矛盾的导火线。一谈,就炸。就是这样。
政治一旦与情感结合在了一起,能迅速在人的大脑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它好像成了宗教一般。50余岁的前苏联女医生,回忆起过去,好像大多的日子,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莫斯科秩序井然的党群生活,人情味十足的集体主义生活,自小学校里产生的强大身份归属感,都带给了她安全的生活。安全稳定是大多数人,怀念过去的最好原因。无论这个过去是否在现在被彻底颠覆。
前苏联人民看似十分奇怪,在剧变中,他们能立即丢下过去认同的一切,甚至背叛昨日忠诚真诚的言行举止。这群人看上去呈现出认知失调的典型特征。一种人怎么能同时拥有两套截然矛盾的内心信仰,这两种信仰都不是理性琢磨出来的产物,而是主观性极强的情感皈依。
前苏联里,那些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官员们,尤其如此。人间忽然成了一个巨大的话剧舞台,大家正在快速地转变着自己的扮演对象,一幕结束,一幕继续。
《二手时间》是一本观察政治与人互相影响的精彩作品,政治大于天的前苏联里,人的精神生活,行动改变,面目的万千变化,都在政治风向变化的指挥棒下,随时回应,随时改变着自己曾坚信的东西,这种坚信反而在迅速变化中,看出了脆弱和主观的真相。
一出悲痛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