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在某搜索引擎上面的解释:一是没有变动;二是心理学词语,表示一种状态。
我们父母那一辈人相对来说更热爱这个词,甚至他们一生的追求就是为了图个稳定,能不动则不动,按部就班,丝毫没有新意可言。不过,他们倒是很乐于接受这样的生活安排,说是别看现在每天工作好像“无所事事”的,等了退休就美了美了,领着两千多块的固定工资享清福喽。
我每次听到长辈们这样形容他们的后半生,都唏嘘不已,心里的小锤也在快速敲打着我那个看似摇摇欲坠的梦想。
殊不知,很多退休的长辈们并没有如他们所愿靠着固定的退休金颐养天年,大多数人仍然为了生计过着计划经济的日子。尤其子女结婚这件家庭中的头等大事,更让很多父母被迫放弃在家清闲度日,不得不再次出山赚些血汗钱补贴儿女。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朋友w结婚两年多,他和他的妻子相识多年并且在同一个单位拥有着十分稳定的工作,每月每人三千多块,安稳快活,至少他会这样骄傲的向我们描述他们的状态。
w的父母都是普通的退休职工,每月微薄的退休金原本足够老俩口过着简单的生活。但自从w宣布要结婚的那天开始,便拉开了他的父母再次整理行囊打工赚钱的序幕,因为他们面临着高额的房贷还有结婚的费用。
直到今天,两年多过去了,w的父母仍奋斗在打工者的队伍中。我有见过他的妈妈,不到五十岁的女人,满手老茧,皮肤早已没有光泽,眼角处皱纹明显增多,头发的鬓角也爬上了不少银丝。
“阿姨,您身体也不太好,别打工了回家吧!”“那怎么行啊,之前以为他俩(w和妻子)工作稳定能够好好过日子,可是他俩的钱都不够花,买房子又欠了不少钱,我们不打工怎么还钱啊?”我听得出来w妈妈的疲惫和她心里的无奈。
稳定,并不是完全不好的一种状态。我们的小家庭需要稳定和睦,我们的国家更需要稳定发展。
但是,“颠沛流离”在某种前提下也不乏是一种另类的快乐的生活方式。
更何况对于我这一类从来没有把买房子视作生命中伟大事件的人来说,每更换一次空间环境就会为我多披上一层梦想的霞衣。高晓松说过“买房子不如买梦想”,他和妹妹现在仍然以租房子为生。
尽管我们很多人目前的经济状况和高晓松没法划等号,更租不起月供万元的别墅,当然了也没有他的面容那么富有紧迫感。不过我们都是心怀梦想的人。
有种鸟儿叫做荆棘鸟,它们会为了追求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最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那为了梦想而发出的哀嚎声让黄鹂和夜莺听了都退避三舍。
而我们往往少了这份执拗,随波逐流,不加思考的被他人的信条所惑,选择照搬那个所谓稳定的人生,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敢面对自己早已被掩埋的梦想。哭泣、追问、后悔莫及……很多时候让你幸福的不是稳定,而是为了圆梦拼搏奋斗的历程。
前不久,我说我要去留学。话音未落,几个朋友都成了反对派,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这个说我根本没有时间去复习,那个说现在我的经济状况压根不允许,还有一个说的很委婉,劝我快点从梦中醒来。
长辈们也开始为我的工作出谋划策,这边考虑托关系,那边画出“路线图”,看这架势,我似乎不用为此事操那么一点心。可是,却没有人肯问问我,我的梦想是什么?
的确,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梦想有时候并不值钱,也许还会赔钱。可是人类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向死而生”,我们从出生那天起,就面临着死亡,面临着一切不确定的遭遇,有的已经到来,有的正在路上。
而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只有我们的内心。著名画家齐白石六十岁开始北漂生涯,遭遇磨难无数,改变画风从头再来。财经记者范海涛在婚后在事业巅峰时期毅然决然选择放弃舒适,克服一切艰难出国留学深造,并且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专业第一个拿到硕士学位(此专业)的中国学生。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或许我们与他们总有些不同的地方,但我们拥有相同的一束梦想之光。尽管微弱,也能唤醒整个人生。
别傻了,也别痴痴的等了,世界上最稳定的状态便是一直努力,坚持不懈。除了这个,别无他法。
颖洁希 11/21 15:16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