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提到的对于同样的一年时间,小孩和老人的感受相去甚远,这个现象很常见,老人数着日子倒计时着度过,小孩子却想一瞬间长大,之前看过一部电影有句台词大概意思说,多希望人生就像电影报幕,切个画面就是多年以后。那时候懵懂,青春里满满都是不明所以的忧愁,只觉得人生漫长,不知意义何在,未来很远,现实很烦,不规划不行动,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而今只觉得时间太不够用,一天中除了工作,留给自己的时间实在少的可怜,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完成不了的作业,朋友说你怎么那么能折腾,也没看到什么大成就,天天都在忙的什么,我呵呵一笑,不知道所谓的成就在哪里,但是每天如果没有做点自己想做的事,临睡前会有负疚感,觉得辜负了生命中再不会重来的24小时。我不清楚现在做的事以后会有多大的回报,只是心里清楚那是现阶段应该尽力去做的正确的事,看不到明确的未来,但明白方向是正确的。从前一个人待着时常有的孤独感好久没有出现过。
以前早起是因为公司上班早,现在更早起床走在上班的路上看到的郑州是难得不喧嚣的郑州,除了赶路的就是公园里锻炼身体和迎着朝阳晨跑的人,这样的早晨给人隐隐的感动和希望,这座城市多了一个被爱上的理由。早起半小时就觉得自己的生命每天多赚到了半小时,这一天天不明显,多年叠加起来不就是延长的寿命吗?
年轻,总有许多的欲望,也有许多的不如意,现在看起来望尘莫及的东西,也许多年后岁月都会给你,当然是在你也不虚度光阴的情况下,并且你无法知道这个以后有多久。能力总是一点点提升的,保持成长,几年后或者下个七年(一辈子)后,那个自己会是现在想不到的情况,能力越强,提升的速率越高,你的那个“长期”也就越来越短,这居然是可以计算出来的,真是神奇。
多维度的生命,一辈子能有别人几辈子的活法。在有一期的《奇葩说》里,罗胖说,谁也无法想象当年同在央视工作过的马东、罗振宇和张泉灵会在同一档节目里相遇,并且擦出那么多的火花。如果这几位一直还在从事着从前的工作,不去尝试别的可能性,不可能会有这么精彩的《奇葩说》,这样的缘分也是妙不可言,只要对这个世界一直保持好奇心,不断地去探索,总能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遇到另一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