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11月24日,剽悍江湖极致践行者大会第一天的上午,剽悍读书营副营长——大晶——在她的演讲中这样说道。
01
奕晴:“极致践行并没有那么难,一段时间专心把一件事做到最好就够了。”
时间来到了11月25日,大会最后一天的下午。
剽悍江湖总负责人——奕晴——正在前方的讲台上分享着她对于“极致践行”四个字的理解。
之所以穿越到这个时间,是因为两天听过这么多故事,她的这句话是对“极致践行”四个字最好的诠释。
说实话,这次虽然来到“极致践行者”大会,但心里对“极致践行”这四个字,其实是怀有一种敬畏的。在大会上听了那么多极致践行的故事,总觉得这些人都拥有着超强的沟通力,行动力和意志力。和我们这些“普通人”比起来,“极致践行者”们,似乎都有着难以企及的高度。似乎只有付出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产生由内而外的蜕变。
但在讲台上,奕晴是这样说的:
“极致践行其实没有那么难,并不要求你一生,可能只要求做好一件事,甚至只要几天就足够了。”
“最重要的是,当养成习惯之后:随便交给我任何一件事,我都可以做到极致践行。”
这时,再回想起这两天听过的演讲,才发现那些极致践行者,其实都并没有异于常人的超能力。他们共同的特性只有一个:那就是专注在一件事情上,想办法把它做到了极致。
比如说,新晋读书营副营长——米瑟,在读书营担任连长期间,曾经从下午5点写到凌晨3点,给全连400多位老铁每一个人都做了专属的表白海报,这是一天的极致践行。
【图】
再比如,即兴演讲策划人张小倩老师,专注修炼演讲技能7个月,获得了演讲类比赛第一名,在流量2000万的平台,用140万的节目,闯进了15强,这是半年的极致践行。
无论是1天,还是半年,只要专注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极致践行。
所以,极致践行离我们并不遥远,并不需要我们先成为“极致践行者”,才能极致践行每一件事。而是只要把任何一件小事,做到超出绝大多数人的预期,我们就是极致践行者。
02
赵冰:“写下25件你特别想要的东西。圈出5个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要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另外那20个。”
那么,既然专注如此重要,但我们为什么总是做不到呢?而且,我们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有那么多,哪件事是值得我们去专注的呢?
让我们随时间回溯,回到极致践行者大会第一天的下午,来到赵冰老师的分享现场。
赵冰老师的分享,主题是“毁灭你成功的三个信念”,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有人问巴菲特,怎么才能像你一样成功呢?
巴菲特给出了他的秘诀:第一步,你要写下25件你特别想要的东西。第二步,圈出5个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接下来,你这一辈子要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另外那20个目标。”
为什么?因为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以为自己对什么感兴趣,自己就可以把它做好。
但是事实却是:兴趣不等于能力。兴趣不是赚钱的,兴趣是花钱的。
兴趣,是需要我们投入时间、金钱以及大量的精力去培养的。
但,我们的精力总是有限的,绝大部分努力上进而又碌碌无为的人,几乎都是在不断追求新的兴趣的过程中徘徊不前。
所以,那些我们感兴趣,但并非愿意全力追求的东西,就是分散我们注意力,阻碍我们成功的元凶。
根据赵冰老师的分享,我把自己最想做到的25件事列举如下:
1、学会人工智能编程
2、拍摄出一张可以投稿的照片
3、和朋友一起去大溪地旅行
4、进行一次洛克线徒步
5、进行一场面向200人以上的公众演讲
6、拥有一个自己主创的学习社群和运营团队
7、开设一期收费的拆书课程,且至少有10人报名
8、进行一场5000人以上的线上分享
9、打造出和赵周老师、彭小六齐名的个人品牌
10、完成100本书的阅读和拆解笔记
11、打造出一门自己的线上课程
12、出一本书
13、简书粉丝量达到1000
14、有一门自主知识产权的说书方法
15、培养出一名比自己更厉害的学生
16、让李沐芸自主阅读一本纯文字的书
17、【塞尔达-荒野之息】通关
18、成为内容平台的签约作者
19、能够用吉他弹唱一首完整的歌
20、和猫叔成为好朋友
21、开一场自己的演唱会
22、成为三级拆书家
23、完成一次全程马拉松
24、登一次泰山看日出
25、获得《炉石传说》黄金公开赛卡背
其中,我最想达成的5个目标是:
开设一期收费的拆书课程,且至少有10人报名
完成100本书的阅读和拆解笔记
打造出一门自己的线上课程
出一本书
成为三级拆书家
在把这些目标列出来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在这么多事情上耗费了如此多的精力,以至于我最想达成的目标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我曾以为忙碌的原因是时间不够,而真正的原因,只是精力太过分散了。
03
赵昂:“比时间更重要的是精力、比经历更重要的是关注度,比关注度更重要的是创新”
时间来到大会第二天,赵昂老师的分享。
俗话说,教是最好的学,为了更好地吸收赵昂老师分享的内容,在第二天群内组织思维启发活动时,我把赵昂老师讲过的内容,用自己的理解重新讲述了一遍:
赵昂老师是《洞见》的作者,是一名资深生涯咨询师。
昨天他分享的主题,是《站在高处看人生》,也就是:如何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待我们个人的发展?在这次分享中,主要包括五大主题,分别是:时间阶段性、个体独特性、空间角色性、信息多元性和无常偶然性。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来解读一下的话,就是:目标、自我、角色、成长、接纳。
【一、时间阶段性】
首先,是目标,也就是【时间阶段性】。
这个词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职业生涯,是有时间阶段的。我们在决定往哪个方向努力之前,首先要根据自己现在所处的阶段,了解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是进入职场五年以内的新人,那么你所处在的阶段,就是拼能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做什么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能力有没有成长,以及在你的工作中有没有做出成绩。
如果你是在职场5到10年的老人,那么你所处在的阶段,就是拼口碑的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你的能力已经足以胜任大部分的工作,所以优秀的工作机会,都是要靠你的贵人给你介绍的,而不再是靠自己的能力去投简历。所以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你的能力和人品有没有获得其他人的认可?
如果你是在职场打拼15年以上的人,那么你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拼方向。在这个时间段,你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如果是【事业】,那么战略力和领导力就至关重要:我与未来的链接是什么?我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团队?如果是【做好自己】,那么就一定要想清楚:我追求的是什么?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当然,这三个阶段的年限只是一个概数,并不是一定要这么多年。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你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你的理想之前,先打造出自己的核心价值,打造出他人良好的口碑,比挑选职业发展方向更重要。
【二、个体独特性】
那么,如何打造出只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呢?这就要聊到第二点了:自我。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了解我们自身的特性,才能更好地打造核心竞争力。
关于了解自我,可以从四个角度来考虑: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兴趣,代表你“想要”做好什么,但一定要明白:兴趣不等于能力。
你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和你能做好这件事,是完全两个概念。
兴趣是花钱的,而不是赚钱的。你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往往意味着你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把它培养成能力。
所以,如果你感兴趣的事很多,那么一定要小心,那很可能意味着你无法聚焦。我们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什么事都想做,几乎注定什么事都做不成。说完兴趣,再说能力。
对于能力,一定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
我这个能力可以给他人带来什么价值?
我这个能力可以给他人带来什么价值?
我这个能力可以给他人带来什么价值?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如果只是说我的写作能力很强,那么这个能力是不能给他人带来价值的。
但是如果说我可以通过写作与他人分享知识,或者可以教别人提升写作能力。那么这个能力才是有价值的。此外,要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最好用“事实”说话,而不是“观点”。
如果我说我的写作能力很强,那这只是我的观点,别人很难相信。
但是如果我说我在过去一年写了300篇文章,有100篇都登上了简书主页,那这就是事实。
可以用事实来证明的能力,才更容易令人信服。那么,我们怎样让自己的能力给他人带来价值呢?
在这里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能创造的价值有哪些?
我体现价值的方式有哪些?
我能够产生价值的渠道有哪些?举个例子吧,就以我自己来说:我的能力,在于归纳总结的能力。
我能创造的价值,就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总结和分享给更多人。
我体现价值的方式,就是每天中午的思维启发活动。
我能够产生价值的渠道,就是在咱们行动营。
当然这只是个例子哈,对于上面这三个问题,如果能找到更多答案,那么相同的能力,就可以产出更多的价值。说完价值,再说第三点,性格。
性格最重要的,就是让别人知道如何与自己快速链接。外向的老铁暂且不表,咱们主要说内向。因为内向的老铁不擅言谈,所以在与别人接触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对方的误会。比如觉得你不理我,是不是对我有什么看法?
但是,如果在与人接触的时候,可以提前告诉对方:我的性格有些内向,不过我非常愿意倾听,所以如果没有及时回应的话,请不要在意。这样,对方就知道与你交流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了,从而减少很多的误会。第四就是价值观。
价值观最重要的就是,我在做事的过程中,期待找到什么样的环境或同伴?只有价值观相同或相似的人,才能够一起走得更远。好了,让我们总结一下:
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这四点都是我们对自己的了解。
只有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才能够知道我们如何与他人交流,如何为他人创造价值,以及如何与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走的更远。【三、空间角色性】
接下来我们再说第三点:角色。
角色这个概念,是我这一次最大的收获。简单来说,角色就是和谁产生链接,以及别人对你的期待是什么。
比如说你的角色是母亲,那么就是与孩子产生链接,并且承载着孩子对你的期待。每个人都有许多个角色,但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经常会无意识逃避一些角色,只是在心里知道对方对自己很重要,但是却没有付出行动。
比如说,我的角色是父亲,也觉得孩子对我很重要,但是对孩子的陪伴就很少,陪孩子的时候也总是不能专心。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角色应尽的职责,比如我们身为领导的角色,却总是自己做事,不去统领团队。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身上的角色太多,精力不足以让我们承担好每个角色的职责。
要想知道自己有哪些角色,以及明白自己应尽哪些职责,有这样一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
第一步:写下自己的角色:比如说我们可以写员工、领导、朋友、同事、子女、父母等等
第二步:圈出对自己最重要的三个角色:也就是你在日常生活中最想扮演好的三个角色,因为你的精力和资源是不够扮演好所有角色的。
第三步:写下这三个角色对应的人:比如你写员工,那这个角色对应的人就是你的上司,或者你写父母,那这个角色对应的人就是你的孩子
第四步:写下对应的人对你的核心期待:也就是扮演对方的角色,对自己提出期待。比如你的角色是父母,那你就扮演你的孩子,对父母会有什么样的期待?在这一步当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其实对方的很多期待,我们都是心里早就知道,但迟迟没有做到的
最后一步,决定自己在每个角色上的资源分配:我们的时间,精力,金钱等等永远是有限的,最重要的不是无限榨取自己的资源,而是更加合理的分配资源。在自己认为更重要的角色上,分配更多的资源,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加游刃有余,把重视的事情做到更好。【四、信息多元性】
第四点,就是成长了。
当我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对自己有深入的了解,以及明确自己与他人相处的角色之后,如果想要做得更好,就要通过学习来成长。
在成长过程中,这里只说一个最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三成输入,五成实践,两成复盘。缺一不可。
如果缺乏输入,我们很容易在同样的困难中反复纠缠。如果全是输入,知识再多也无法变成我们的行动。
其他两个也是同样的道理,时间关系就不展开描述了。【五、无常偶然性】
第五点,就是接纳。
在我们做事的过程当中,很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偶然,很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可能是来自于外在,也可能是来源于内在。
比如你原定一个小时完成的任务,结果花了整整一下午才完成。再比如你原本打算下午认真工作,结果被老板叫去办公室开了一下午的会。以及生活中遇到的疾病,失败,意外,情绪低落……等等。
在面对这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接纳的态度去面对它们。相信任何困难都是成长的机会,相信任何经历都是一种财富。这样我们才能够让自己内心平和,全力以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找到工作中的乐趣,找到真正的自己。好了,根据以上五点,让我们最后总结一下:如何让我们遇到更好的自己?
一、明确自己的阶段:先培养能力,再打造口碑,最后选择方向。
二、了解自己的特性: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和价值观,寻找自己的能力可以给他人带来什么价值。
三、思考自己的角色:找到自己最重要的3个角色,分配更多的资源,满足他人的期待。
四、加速自己的成长:三成输入,五成实践,两成复盘。
五、磨炼自己的心性:用接纳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偶然,相信任何经历都是一种财富,任何困难都是成长的契机。
在赵昂老师整个分享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
比时间更重要的是精力、比经历更重要的是关注度,比关注度更重要的是创新。
关于对这一点的理解,我在当天的复盘中如下写道::
在统计打卡记录的那段时间,每天都要填一遍数据统计表,总觉得自己没有时间。
但仔细想想说是没有时间,但其实只是到该统计的时候,精力都消耗的差不多了,提不起精神去统计而已。
但是再细想一步说是精力不足,其实只是对这件事的关注度不足,如果统计完了你明天就能拿到2000块钱,你精力就是再不足也会去统计的。
但是再继续往下想一层,我们要做的很多事情其实是不可能给我们这种即时反馈的,那么没有人给自己2000块钱的话,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创新了,自己可以创造一个规则或者玩法出来。比如我在上期统计的时候,首先自己在石墨里做了一个表,每天只要把达成条件的打上1就可以自动统计。而且给每一个成功都加上了颜色,看起来有一种亮灯灭灯的感觉。感觉就像是今天谁的灯灭了,明天谁的灯灭了,很好玩。而且这样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第二天在统计的时候,基本上能坚持下来的,都是一直坚持下来的人。所以只要找前一天还亮着灯的人,就八九不离十了。所以效率特别高,统计起来也很有意思。因为每天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所以不管时间精力是不是足够,只要稍稍花一点关注度就可以完成了。所以,这次我对赵昂老师的这句话印象特别深:
比时间更重要的是精力,比精力更重要的是关注度,比关注度更重要的是创新。
创新,就是用创造性的方法去做事,让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
真正高效而脱颖而出的人,大多都是从创新层面上解决的问题。
因为创新的结果是“可复制”的,而“可复制”这三个字是价值连城的。
不仅自己在以后的经历中可以用得到,还可以传授给别人。
04
莘茹:“先专心把第一期课开起来”
那么,当有了自己的创新之后,要如何把自己的方法分享给更多人,同时产生收益呢?
在24日中午,我有幸和莘茹老师共进午餐,并在聊天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她在做声音课程的过程中宝贵的经验。其中对我启发最大的一个故事就是:她曾经在一段时间内,每天下了班就把自己关在书房,早晨起来依然把自己关在书房,花了一个多月时间,集中全部精力把第一期课程做出来,然后想尽办法招学员,终于把第一期课程开了起来。
在课程的过程中,她处处以身作则,让自己成为知道并做到的人,全心全意对待学员,把践行得到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她们,每天都认真地进行点评,也帮助每一个人热心的解决问题。
就这样,在她第二期开课的时候,学员们都开始自发地帮她去传播,并且她的指导下成立了管理组,包括设计、运营、推广等。于是在众多她帮助过的人的助力下,她的声音导师之路终于走的越来越顺畅,越来越远,也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价值和改变。
这一切成就的基础,都来自于她集中精力,先专心把第一期课开起来的努力。把自己的方法变成能给他人带来价值的产品,才拥有快速增长的可能。
在这之后,就可以与更多人产生链接,让自己的个人品牌快速升值。
05
李海峰:“遇见贵人、进入圈子、成为别人的贵人。”
那么,在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中,如何让它的升值更快呢?
在大会第一天晚上的DISC私享课上,李海峰老师给出了这个答案:那就是:遇见贵人、进入圈子、成为别人的贵人
首先,是遇到贵人。
猫叔在《是什么让我们成为百里挑一?》的分享中说到,战略力,和吃饭力,非常重要。
战略力,是保证你做的是正确的事。在刚刚进入一个领域的时候,你的设想很多都是不靠谱的。猫叔的做法是:拿着自己的设想,找各种牛人去聊,在聊天的过程中,不靠谱的想法就会被筛掉,靠谱的想法就会被优化,甚至还会出现很多新的靠谱的想法。所以,遇见一个贵人,不仅可以指点你少走很多的弯路,还可以给你的个人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那么,如何遇见自己的贵人呢?“吃饭力”和“老铁力”就非常重要。多见比自己厉害的人,请他们吃饭,多向他们请教,经常感谢他们,有好事多想着他们。做人得体,做事靠谱,就更容易遇见你的贵人。
其次,是进入圈子。
猫叔还在《百里挑一》这次分享中说到,在自己的成长路上,社群非常重要。
在一个圈子中,你可能遇到自己的朋友,可能遇到自己的贵人。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也可以见识到很多可能性,可以开阔视野,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认知。
一个牛逼的社群,是终身成长者的标配。
最后,让自己成长最快的方法,那就是成为别人的贵人。
借用奕晴在分享时开场说过的一段话:
“我们一直以为是自己成长了,才能带动更多人成长。
但实际上,是带动更多人成长,自己才能成长。”
你有多大的成就,取决于你能够成就多少人。
尾声
时光穿梭,终于又回到了最初的11月24日。
回到了大会的第一天的上午,回到了大晶的分享。
大晶说,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当把这两天所有的内容综合起来,我终于对这句话有了完整的理解:
1、极致践行并没有那么难,在同一阶段内只专注做一件事,并且把它做到极致就够了。
2、在专注的路上,最危险的是兴趣:写下25件人生中最想做的事,留下其中最想做的5件,像躲瘟疫一样躲避其他的20件。
3、在践行的路上,比时间更重要的是精力、比精力更重要的是关注度,比关注度更重要的是创新。
4、在创新的路上,一定要有第一份极致践行的成果,再用成果带来更多的价值,影响更多的人。
5、在影响他人的路上,最快的方式就是遇见贵人、进入圈子、以及成为别人的贵人——
——利他,是最好的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