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人际交往中,如何分辨小人与君子。
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认为:一个仁者,可以好人也可以恶人,要爱憎分明,不要做墙头草。“
解读:关于这句话有很多种理解,一个仁者,既可以是好人也可以是一个坏人,爱憎分明,不要做墙头草。
孔子最讨厌的是乡愿。乡愿是什么,老好人,即便是在小的事,树叶落下来也担惊受怕,都怕打到头上。跟谁都说好,认为世上没有一个坏人。这不是一个好人,这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人一旦没有原则,就会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就没有勇气指出坏人。
回想自己以往的状态,有点近似于孔子说的乡愿,虽然远远没有达到这种程度,但是也近乎差不多了。
但是作为一个仁者最基本的就是有分辨能力,能够看清他人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能够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能够看到他人去的缺点。
而樊登老师的理解确截然不同。他认为,仁者好人,是因为仁者具有人性之光,能够发自内心的喜欢一个人。当你发自内心的喜欢一个人,欣赏一个人,不会因为他本身的头衔呀,名气呀,或者说重要的成就呀,他能够带给你的利益呀。等等,都不是。仅仅因为对方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你喜欢的人。没有参杂任何杂质。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同时这也是一种能力。与仁者不同的是小人,小人爱的不是某个人,他爱的是物,是地位,是外在的东西。
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樊迟问仁。孔子答:”爱人“如果爱人能够被称做为仁,那么,”唯仁者能好人“就能够成立。
而如果是”唯仁者恶人“这就是小人的行径。小人是唯利可图,你能够给予我什么利益,我就会认为你是一个好人。即便这个老板是以欺骗的方式做生意,以坑蒙拐骗的方式做生意,我依然认为这个人是好人。
小人不会因为坑蒙拐骗的老板是一个坏老板,认为只要对方对他好即可。
而要区分小人与君子之间的区别。小人以利相交,君子不会追求利益,而是追求道义。志同道合,才能够一起走下去。小人只要给予足够的利益,就能够在一起。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人看中的是利益,君子看重的是道义,以及道德。
君子还有一个特点,哪怕不喜欢某个人,我依然能够与你合作。并不会因为你身上的小毛病,而否定了你整个人。依然会与你合作,与你一起共事。
就像孔子说到的:”君子易事而难说,小人难事而易说。“
你想要取悦一个君子很难,送礼,这些都没有用,但是你可以很好的与对方合作。只要你能够有合作的意向,他会跟你尝试,愿意跟你去合作。但是小人则相反,取悦恨容易,但是共事在一起,就会经常跳你的毛病,这不对,那不对,甚至会拿你当挡箭牌,出卖你。
这句话提醒了,我们应该如何与人相处,学会分辨君子还是小人。同时可一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