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是我童年时期,母上大人进入书房时,对我杀伤力最大的话。
最近看书时突然想了起来。
和大家唠叨了一星期的《极简思维》,我想,是时候在这里做最后的总结收尾了。每一本书或每一件事,我们都总希望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阿不是吗...
今天我将会分享书中整理自己生活环境的方法,这是最后一个部分,同时也相对这整本书进行一个大致的评价。
01
简化生活环境,只需管理好这四个方向。
我们的生活氛围了两个部分,一个是现实的生活环境,一个是数字化的生活;除了这两个部分之外我们简化生活的重点就是我们自身的行为,以及基本生活的态度。
我从小是一个一定会被母上大人催促整理自己的房间的人,而我最常说的话就是 “你知道,每一个艺术家的家里都是这样的。” 再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网络知识的传播,以及和身边朋友的谈论与交流中,我开始有意识的去提升自己,去完善自己。我曾经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在网络上搜集各种整理收纳的相关信息资料,并那短时间的每个周末我都会花费长达6小时呆在方所里去看相关的整理类书籍。我可以拍着胸脯说,整理的绝大部分方法论我几乎掌握的十分清楚,虽然 ,“你的家里没有什么是你觉得没用的或不漂亮的。”,然而那个时候的我只是单纯的想要让家里变的十分的整洁以及让自己感受那种简洁环境里的愉悦感。
当然,最后的结果我并没有成为一个强迫症,也没有大强度的执行断舍离,或者成为了一个极简主义,因为对于我个人情况而言,不现实。而我当时对自己的懒惰性情以及不爱整理的性格在整理方案上进行了整改,变的更加简洁以及适用于大众以及高效对于我个人而言。刚好和《极简思维》这本书里的作者提出的策略非常一致:步骤操作十分简单,留出一块空间区域,物品选择留下或者扔掉进行分箱整理,准备计时器笔记本以及一支笔,写出时间表,然后整理行动。这个方法适用于季节性或年度性的较大的整理项目。日常型的小杂乱只需要在纸上写出需要整理的位置,比如柜子A,柜子B,书桌...之类像这种会容易乱、以及堆放杂物的位置。然后写出每个部分需要用到时间。综合不需要超过1小时,如果超过一小时可以选择把不太重要的部分放置其他日子。建议最佳的整理时间为半小时为宜。
“我们花大量的时间浏览社交媒体,电脑收件箱总是满的,桌面上放满了文件,笔记本里有大量文档、照片、下载文件,它们吸食着我们的生命。” 那么我们数字化生活的部分只需要去删去无用信息或者软件以及清理缓存。我一般会直接把需要信息存设置同步保存后,把手机进行还原设置。当下的我们明明知道自己很依赖手机,可是又不想去放下。我们想象一下:“每天抽出神圣而自由的一小时,让自己不受数字时代的侵扰。关掉你的电脑,把手机扔进抽屉里,如果不沉溺于数字的消遣,你能做些什么?”
“拖延就像一张信用卡:你会从中获得许多快乐,直到你拿到账单。” ——克里斯托弗·帕克(Christopher Parker)而我们的行为和整理物品的理论很像,优先完成需要做的事情,消除不必要的事件,每天只需要集中精力完成三件事情就已经很不错了。
最后一个点,我们的基本生活行为,只需要记住一个原则,专注认真的做每一件事。契克森米哈把心流定义为:“一种绝对投入的状态,以至于其他事情都变得无关紧要;这种经验实在太过愉悦,即使花费巨大的成本,人们仍一心只想着去单纯地体验它。”
认认真真做每件事情,舒舒服服过每个日子。
02
掌握这四个方向,塑造极简思维。
整理好自己的思维、生活、人际关系以及自己的生活环境,为基本四大方向。今天和大家提到了如何整理自己的生活环境。另外三个部分我有在其它文章中发布。大家可以点击关注后选择自行搜索或者点击以下网页进行查询:
整理人际关系:有没有一种可能,把现在面对的统统变成梦想的跳板?
03
整理好自己,重新出发。
“恭敬地、缓慢地喝茶,就好像它是地球的轴一样,慢慢地、匀速地,而不要向着未来狂奔;活在当下,只有这一刻,才是生活。” ——释一行禅师(thích Nhat Hanh)
《极简思维》这本书可以算是我正式精读连续整体输出分享的第一本书。全书实操性策略很全面,在我个人感官看来绝大部分的方法都是非常高效以及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可行度是很高的。大家如果特别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购买原书,当然具体重点的知识内容我已经整理好并进行了联想输出,希望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会和我的一些想法产生共鸣,当然持有不同观点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喔,思想的碰撞是最有意思的事情了,小邓在这里期待每一个人分享和感受——
最后一个分享是我自己整理本书的思维导图部分,未显示的知识点笔记内容在我其他文章里已有提到过,整本书的框架内容我已经整理在下方图片啦——
(新尝试的思维导图App,很多地方不成熟,下次会继续改善滴,亲亲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