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休息日,记得写过一篇文章,讲了自己《休息日比工作日还要累的原因》。今天又是一个休息日,自己的产出效率不出意外地非常低,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工作日有惯性的作用,因为每天都要在固定的时间去做事,自己选择的时间与空间都有限,人一旦在那根轴上转动起来了,就会跟着持续转下去,而休息日一到,就像电源被切断了一样,那根轴戛然而止。于是,就出现了太多可变量,自己可以自由选择的时间太多,可以自由选择的事更多,大脑也会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今天休息,可以做点想做的事。所谓想做的事,无非就是:
- 看视频;
- 刷抖音;
- 看头条;
- 逛微博;
- 躺在床上做上面那些事;
刚开始会觉得特别舒服,而且大脑还会默默地告诉自己,看完这个视频就去做事,可一个视频看下来又是另一个视频吸引着自己的注意力,等到回来准备做点有产出价值的事时,一天的时间也就差不多被虚度完,那么这个时候,自己的心里状态就会是这样的:
- 焦虑;
- 自我怀疑;
- 看不起自己;
- 身体疲软;
- 与外界隔绝;
一方面,觉得自己应该去做更有价值与有意义的事,比如,写点什么,看点书,又或者完善几件重要的工作,可实际上自己又控制不了自己,没有做到。这个心理状态,其实自己就是一个没有长大,心智不成熟的小孩。感觉自己很无能,很无助,没有人能帮助自己,自己也无药可救了一样,不想与人沟通,甚至自己看不起自己。或许这么说有点夸张,但真得会有这样的负面想法。这就是一个人在无法管理自己时,出现的心理症状。
如何摆脱这种状态,只是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开始行动肯定没有用。实际的做法应该是,找回工作日时的那种习惯,也就是把“电源”打开。比如,有早起写日记的习惯,如果今天真没有起来,也没有关系。
- 先接受现实:心里告诉自己,适当的放松一些,是可以的,没有什么大不了,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不要有过重的心理负担;
- 开启行动的trigger:把自己平时看得书,就放在手边,告诉自己只看一句话,让自己先把书拿起来,慢慢就会进入状态,也会打破原有的节奏,进入一种新的产出状态;
- 创设熟悉的产出环境:刻意让自己进入平时工作日时的状态,比如:打开电脑,告诉自己,只写一句话,于是在你坐在电脑前,打开文字编辑器,开始敲击键盘的那一刻,其实已经启动了那个trigger,接下来的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也就是说,人,偶尔不能控制自己,很正常,哪怕是成人也有控制不了自己的时候,我们需要接受这样的现实,让自己心理负担不要太大。其次,我们要找到那个平时触发我们行动的trigger,去开启它,开始时无需追求什么,也无需在乎什么,因为我在训练的是自己的一种转化能力。
不管这个方法对你没有用,但对我还是有用的。你看,今天尽管休息,尽管我没有做到像工作日那样早起完成许多高效且有意义的产出,但最终我还是完成这篇持续行动的第10篇文章,尽管写得不好,可那如何,做到了让自己有所提升,这就OK了。
祝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