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作者:(美)约翰·史崔勒基
故事梗概:作者在人生迷茫时悄然走进一个“世界尽头的咖啡馆”,在那里3个直击灵魂的三个问题,改变了他人生的走向。
推荐指数:★★★☆☆
1. 前话
我选书读,有时候是他人推荐,有时候就随心,看到哪本书的题目比较吸引我,从不看简介,看看随手拿的书能把我带向什么样的世界。这本书就是这样选的。读完我把它归类为心理学入门书籍,类似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起来非常轻松畅快,我大概2个小时就看完了。
一个咖啡馆的菜单封面背后印着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嘛?你满足嘛?服务员会在为你点餐的时候,引导你思考,最终咖啡店老板和其他顾客都会来帮助你,直到你寻求到内心的答案。我没见过这样的咖啡馆,也没见过这样的服务员。查资料得知,作者和书里那个“约翰”一样,曾经非常迷茫。他本来拥有 MBA 学位,在企业工作多年。32岁那年,他突然和妻子背起背包,踏上环球之旅,花了9个月时间走过7万里路程。返回美国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成《世界尽头的咖啡馆》,并自费出版。
倒巧合的是,我曾在梦里经营了一家类似的“概念咖啡馆”。这家咖啡馆隐匿在闹市,却盘山而上,有风有景有露台,座位错落别致,风格迥异却总能保有隐私,也能与周围融洽一体。会员制店铺,来人必须手持一本书置于前台同时选择一本心仪的书落座。与你同座的是推荐这本书的人,再一同畅聊。每个人走后都可以选一份店主准备的惊喜礼物......有生之年,希望可以梦想成真。
2. 你为什么来这里?
这是菜单上的第一个问题。也是哲学的三大问题之一。当一个人弄清楚了自己为什么存在,就相当于定义了自存在的意义(purpose for exsting)。我很赞同书中说的,当你提出这个问题的那一刻,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寻找答案的动力,就算这段时间依然迷茫,但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潜意识下,这个问题会占据提问者生活的优先位置,直到有一天找到答案。
那如何找到自己的PFE呢?我们要么在做大家都在做的事,要么正在无意识地做着别人想让你做的事。比如,我每天花30分钟浏览网页和短视频,这些时间累计起来几乎占据了我生命中的一年。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就是存在的意义。如果遇到自己热爱的事物时,很多人都会有生理反应,比如汗毛倒竖、脊梁骨仿佛触电、喜极而泣等等。你有这样的时刻嘛?
找到PFE又如何实现呢?减少花费在与PFE不相关的事情上的时间,把精力放在做与PFE相关的事情上。同时,假如你告诉大家,你正在努力实现你的PFE,你把这个消息分享给10个人,他们各自又分享给另外10个人,用不了多久你就有一大帮潜在的帮手了,这就是指数理论。这个理论从另一个角度解析了什么是天赋才华,什么是自助者天助。
3. 你害怕死亡吗?
这是菜单上的第二个问题?我想谁都害怕死亡。现实和电视里,人临终前可能有很多遗憾,没有给家人好好表达爱,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未曾真正感受山河之美等等。没有找到PFE的人肯定更害怕死亡,而找到PFE的人,在死亡降临时应该会更坦然,会说一辈子没有遗憾,这样是幸福的。
这个问题督促我,提醒我,每时每刻都要活在当下。感受当下的力量,接纳一切好与坏。把所有事件的发生都当成馈赠,感恩让我有机会去体验,有机会看见。
4. 你满足吗?
这是菜单上的第四个问题。我们都 以为只要当自己拥有大量的财富或者巨大的权力的时候,自己才会满足。其实我们的满足感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那些女里实现PFE的人,都 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他们非常的享受自己的每一天,非常享受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满足感便随之而来。
外部世界总在用一种无意的感觉,刻意制造和引导我们的需要。我是否真的必须住在环山别墅中才能感受到幸福,我是否必须要尝一下黑松露,鱼子酱才感受到人生完美,我是否确实要穿上高定才是站在人生巅峰?物质很重要,物质的诱惑也无穷无尽。
问问我的内心,到底什么是满足?杯子一定要满才足吗?如果是空杯,半杯就不满足吗?若是空杯,感恩拥有杯子,空才有更多机会去盛,可以盛水,也可以盛奶,亦可以盛沙;若是半杯,感恩拥有半杯,喝了刚好解渴;若是满杯,感恩丰盛,不仅自己足够还可以分享。
5. 后语
追求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矛盾吗?我觉得活着才能更好地追求生命的意义,关键是无论我是如何谋生活的,当我捡起地上的一便士,抬头总能去欣赏那轮明月,并始终追着光的方向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