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营打卡日志】
本训练营:精时力·早起营(起航版)
今日主题:2-1 固定时间起床
学习日期:2020年3月9日
1.[知识]我在课程中的收获:
1.1学霸温故
a,童蒙养正小伙伴提到,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早起,但是崔律对于概念和行为却提出了非常严格的高标准。这是因为这位是一个很认真的人,对于大事小事都会用认真的态度对待,这也对我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不因为事情本身大小程度不同而区别对待,毕竟大事也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点赞崔律的用心也要求自己,更认真的重复学习内容,加强阅读理解,做到每周回顾,这样学到的东西才不会被忘记
b,周老师的实践经验首先是对早期更有信心,其次是对睡眠周期有了意识——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仅仅是因为在头脑上知道了一些新的知识,就能够引起心理上不同的理解,继而引发行为上的改变。想通这个逻辑以后,会发现所有的改变都是这样发生的,当然也有可能不知道什么样的情况,就那样去做了,但是丧失了背后清晰的逻辑理论支持,行为恐怕就无法长久。这个也可以反推作用于我们日常其他事情。
c,丹燕给自己的早起行动打100分,但是在理解知识反思行动方面只给了自己50分——在他说这个点之前,我没有意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之前会觉得,这是一个早起营,本来就是以行动为标的物的,因此只要行为发生了改变,能够达到希望的效果,就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但是看到丹燕说,希望做到改进的方面是调整睡眠心理,并且每天花15分钟回顾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帮助更好的理解课程,我才发觉这其中还有一点点的差异。我们平时有多少事情是因为行为上看似达到了效果,就放弃思索背后可能存在的差距了?就像上面周老师的实践引发的感悟一样,如果背后的理论支撑不稳,即使一天两天可能达到行为的效果,但是真的可以持久变成习惯吗?反过来先觉得自己听懂了,带来行为上的改变,然后持续去理解,不断用理论巩固和支持行为表象,这样才能从内而外的同步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才是最牢固的——如果这是我们真的期望自己形成的习惯,希望他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那么这一步就是真正的关键所在。感谢丹燕的提点!
d,关于睡眠周期不是90分钟的逻辑题
- 小伙伴的提问是睡眠周期不是90分钟,这个概率很大,再乘以4或5,计算出的睡眠时间就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偏差。
- 睡眠时间等于睡眠周期乘以4或5,这一点确认无误。
- 你能确定自己的睡眠周期不是90分钟而是96分钟或其他吗?这是一个至少50%的概率题。
- 如果可以确定,那么可以用自己独特的睡眠周期时间乘以4或5,得出独特的睡眠时长。
- 如果不能确定,那么请按90分钟计算,等确定以后再改。
- 结论:可以因为自己的睡眠周期不是90分钟而睡7小时。但不能因为6小时太少,7.5小时不够,而睡7个小时。除非不遵守睡眠周期,这是个人权利。
——我发现自己好喜欢这种逻辑题啊,哈哈
1.2新知
a,固定时间起床
- 固定时间吃饭的规律好处非常明显——身体喜欢规律。
- 固定起床时间可以帮助规律睡眠作息
- 固定起床时间帮助更科学的利用早晨时间
- 黄金早晨精力值较高,相比晚饭后的两个小时更适合用于读书写作学习,等完成预定目标任务的,与个人成长有关的事情。
- 从外界影响上来看,早晨的时间比晚饭后更容易固定,而且没有人打扰。
b,时间定语:每天
- 如果因为某事头天晚上睡得太晚或失眠,是按原计划早起呢?还是继续休息?
- 最好依然在原先固定的时间点起床,吃过早饭之后再补回笼觉,当然补回笼觉,也要遵守一个睡眠周期的规律。
- 如果实在做不到,可以多睡一个睡眠周期。
- 平时睡6小时,周末睡7:00 5小时是否影响睡眠习惯。
- 这要看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严格执行还是选择有空当,这根睡眠心理也直接相关,你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自然会去按照这个标准执行。
2.[分享]我以前对起床时间的亮点:
以前孩子上学的时候,起床时间非常固定,甚至闹钟没响,到点都能醒来。
3.[检视]我以前对起床时间的不足:
最近开始重新展开早起计划,因为晚上入睡时间不确定,所以会根据睡眠周期临时调整起床闹钟。
昨天周日睡懒觉了,一睡就没底了,直接把三个小时睡了过去。
按照今天所讲的理论,5:30起来以后可以先去刷牙,即使不吃早饭,至少让自己稍微清醒一下,完成一点任务再睡。
4.[行动]我今晚的睡眠计划:
把起床时间固定在5:30,先从入睡时间入手调整。
5.[好奇]我的疑问:
6.[其他]想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