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拖延VS行为
了解你自己
拖延的人际关系根源主要指你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以及你在当今社会的地位。
从你自己的经验中学习是一件令人兴奋而有趣的事情――不否认,不遗忘,不判断,而是如实接受,好好利用。
第1章 质疑拖延:是可恶的坏习惯,还是应得的报应
年纪越大拖延越少,这可能是因为人们不再想浪费他们有限的时间,或者是因为他们已经退出了竞争的舞台,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终于跟真实的自己相处融洽,对自己取得的成就甚为满意――或者相反。
要弄清楚拖延有没有成为你的一个问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它是不是让你烦恼不已。
对很多人来说,拖延的早期症状都发生在学校里――这是一个年幼的孩子进入我们这个竞争大社会的第一个台阶。
成绩并不仅仅是对智力的测量,成绩也是对孩子是否专注、是否具有合作能力,以及是否具有自由的想象力的一种衡量。
如果你相信成功是危险的,那么你就会通过拖延保护自己和他人,降低自己把事情做成的概率。
第2章 审问拖延:被架在审判席上的失败恐惧症
能力是可以发展的,通过努力工作,你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聪明更优秀。
拖
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
延
第3章 对话拖延:拖延你好,成功再见
内心的冲突有时候会以一种无法解释的情绪转变表现出来,以一阵自我怀疑或者负疚感,或者以希望与失望的交替起伏表现出来,就好像依稀的耳语,我们不清楚那些耳语到底是什么,以及究竟谁在那里跟我们说话。
当你在思考拖延与恐惧成功的关系时,你可以尝试退后一步,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状况。
进步就是对我们的自我挫败习惯说不。
第二部分 拖延VS心理
第4章 挣扎中的拖延者:成为战败者怎么办
我们也必须学会去遵守那些不是我们自己所制定的规则,应顺应别人的需求。
自我价值感=能力(具有独立性,反对受控制)
=表现(通过拖延,“我”说了算)
阻碍对方比得到自己想要的更为重要,它成了你关注的重点,以至于超过了其他一切考虑,包括得到自己想要的。
在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中被过分管束的孩子,他们的独立人格往往得不到鼓励和支持,反而受到讥笑和打压。
第5章 心理舒适区:对亲近与疏远的恐惧。
无论你的焦虑是来自于对疏远的恐惧还是对亲密的恐惧,拖延始终是你维持心理舒适边界的一种方式。
任何人际关系中都涉及边界和亲密之间的关系问题,你必须面对并处理好这个问题。
第6章 拖延时钟:你知道现在几点吗
每一个生日都标志着你离生命的起点又远了一年,离生命的终点又近了一年。
想要让某人接受你的主观时间注定是一件无法做到的事情,因为每个人与钟表时间的关系是千差万别的。
不管我们的文化对我们的时间观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处理好个人时间与公共时间之间的关系,以便我们更好地与周围的世界沟通与互动。
如果人生对我们是仁慈的,我们就会不断得到帮助,并慢慢开始承认我们的局限性,也开始明白我们人性的一面并不会贬低我们自身的价值,也不会让我面目可憎,无人关爱。
亲子关系的好坏本身对孩子的时间态度有影响。
30岁是一个重大的分水岭。
时间在不断流逝,未来正在到来,你正在变老,在你一生中,你所能完成的事情总是有限的,其中最为残酷的事实是,最终你将会死去。
第三部分 拖延VS大脑
第7章 世界上存在“拖延基因”吗
你的大脑是一个活生生的动力系统,它在不断变化,也在不断修正。
潜伏记忆有时候也被称作“早期”记忆,因为它们通常在3岁之前就埋藏在你的大脑中,那个时候负责记忆存储的大脑海马体还没有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第8章 如何打造大脑的全局领导力
无论你怎样挣扎,在你所经历的拖延症背后总有着某些生物性因素在其中起作用。
拖延是你的本能反应和自我保护。
第9章 你是怎样变成一个拖延者的
如果亲子之间不够协调,孩子最后多少会感到自己有所缺失,没有权利去追求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这给拖延问题的产生制造了机会。
当那些我们从家庭中学到的观念和规矩,不知不觉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时候,我们就会遇到麻烦,尤其是某些限制我们能力与创造力发展的规矩,对我们的祸害更大。
一个孩子如果不断接收没完没了的建议和指令,他就会感到他没有权利拥有一个独自的自我。
语言词或者肢体表达出来的愤怒,往往会摧毁孩子对自己和他人的信心。
个人成长中的一个使命就是要发展出对你自己能力的合理认知,并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同时又能维护一个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亲子依赖关系研究人员发现,父母亲只要在30%的时间内对孩子有呼应就会养成孩子与父母间牢固的情感依赖。
一个被人以尊重相待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起自尊。
一个善于跟孩子互动的父母,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心理上的安全地带,这也是让我们感到自己被接受被爱,具有完整感和对自己有信心的,一个基础。
第10章 拖延行为模式的法庭大调查
或许你自己都身陷困境,你随时都在帮助他人,以至于没有时间处理自己的要紧事。
诚实地了解自己,现实地评价自己,并最终接受你所发现的那个你,心理分析家荣格(Carl Jung)说过:“最可怕的事情是去全力接受自己。”这个“可怕”的接受自己的过程,――接受所有的缺陷,创痛和伤疤,同时也可以让你如释重负。
觉知你的情感,以一种友善的态度观察它们,尝试去理解它们,尝试开始行动,这样焦虑和拖延才不会在主导你的生活。
想要找出你自己的价值观和你所看重的事情,你必须将它们跟你人生旅程中所形成的观念和角色中区分开来。
一个健康运转的系统会让你产生和谐感,他协调统一,既不刻板也不混乱。
第四部分 拖延VS征服之战
心理治疗可以使大脑发生某些可以被侦测到的改变,这已经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了。
第11章 作战前传:拖延大盘点
不需要评判,只需要去清点,好让自己更为清楚地觉察到自己的拖延心理和言行。
怀着一种成长的心态,你会乐于采取行动,即便事情很难,或者你不是很喜欢做它。与其相信你的借口,让他们将你带进泥沼,不如不去理睬这些借口,直接采取行动。
第12章 作战武器:明确的目标与可行性的计划
以学习的心态看待成功和失败,愿意张开双臂迎接挑战,明白努力并非软弱的标志,而是进步的必需,在你接近或回避目标的过程中去了解自己的拖延问题。
不要等到自己有意愿和感觉的时候才开始。
拖延者的危险,不在于暂时从难题中撤离,而在于完全地放弃。
修正目标并不一定意味着失败,事实上,它意味着你足够灵活,而不是顽固不化,一个稳健而又成熟的人做事方能变通。
第13章 作战方法A:学会怎样判断时间
时间是固定的,可衡量的有限的,或许这一点正是拖延者最难接受的一点。
计划是将未来带入到当下,这样你马上就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创造未来。
当你记录下自己的进步,你就会把注意力放在你已经完成的事情上,而不是老是对自己发誓什么时候开始工作或者自己要在这上面花多少时间,如果你不能兑现你的誓言,你只会感到挫败,而当你将你实际做的事情记录下来的时候,他更可能会给你一种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失败是生活中每件事你都要固执地亲力亲为,这样做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你只能完成其中的一半。
第14章 作战方法B:学会“接受”和“拒绝”
寻找帮助是利用你跟其他人的关系来帮助自己采取行动,并推动自己向前迈进。
生命是短暂的,工作的时候就工作,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就跟家人在一起。
第15章 作战方法C:利用你的身体减轻拖延
运动会刺激身体产生一种叫做内啡肽的荷尔蒙,有助于提升愉悦感和幸福感。
运动是优化大脑功能的最管用的方式。如果你能运动身体,拓展大脑,你就能够在其他一些被你延误的事情上做出努力,取得进展。
经常的正念修行可以促进大脑某个部分的生长(皮层的前脑岛),该部分大脑跟爱、友善、开放以及易接受性有关。
第五部分 拖延VS建议
第16章 对患有注意力缺失紊乱和执行功能障碍拖延者的一些建议
做事的一项核心策略是取得执行提示点。
第17章 巧妙应对造成拖延的文化压力
第18章 聪明摆脱被动拖延的怪圈
生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任何事情都是一次实践和提高的机会,挑战自己是一件充满乐趣并令人兴奋的事情……
当你的孩子纠结于一些跟学业相关的问题是,尤其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培养你自身的成长心态。
将重心放在过程上反而有利于获得一个更好的结果,学习的乐趣会强化学习的动力。
后记
对一个反叛诚信在任何事情上都喜欢一争高下的人而言,拖延就成为他表达反叛的一种方式。
你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你可以拖延,你也可以行动。
即便在你心里不舒服的时候,你还是可以行动。
以往的历史无法决定你当下要怎样做,你可以从学习、成长和挑战自己中获得快乐。
你不必等到完美之后才觉得自己具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