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学习《阳明心学》百日成长的第十二天。
时光匆匆而过。本想日日晨读,天天听课再记笔记,复盘后再写成长感悟。但行动起来确实需要大把的时间,做起来就没那么精细。每堂课确实认真听过两遍,用心去悟,始知先生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今日立平老师讲到了一个例子,给孩子做好十年的规划。十岁读《大学》,养谦和之心,;初中时读《论语》,养仁爱之德;高中时读《致良知》,养出真诚的力量;大学学《中庸》。晦养厚积,让孩子走在深知深行的路上,要注重其心灵品质的培养。我深深地赞同。
心、道、德、事,有什么心就有什么道,有什么道,就呈现什么样的德,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心是道的源泉,是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的层面,格局境界,就是道,是心的体现,而德是心的妙用,做到厚德载物,即能成事。
联系实际,如何不让孩子跑错道?首先,跑道的选择源于父母的境界,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认知和践行能引导孩子前行的方向。父母不必纠结某一个技能,而是需要帮助孩子打开那内心的蓝海,发现他心中的宝藏。
最后,老师还告诫我们,学习不要“颖悟”,要入心,一定要在此刻,一分钟内,写下我要改善的东西,每天都应该有进步。对于我当下的工作或者生活,我要做出怎样的改善。此时,我写下了“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每日复盘,输出听课的内容及感悟。”
晦养厚积,做了20年的教师,我扪心自问,对工作,我的起心动念只是努力教授所学的科目,与“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相去甚远。今年教一年级,也是我第一次教低年级,我才发觉,我也在不停地让孩子重复写写写……我该如何“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做了十多年的妈妈,我也只是储存了很多的国学经典,没有适时引导孩子去读,在给孩子跑道的选择上,更谈不上格局。繁琐而忙碌的日子,我好学但所学的知识如流水,只是流于形式,密密麻麻的笔记并没有入心。
晦养厚积,更需要知行合一,希望以后的日子“言必行,行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