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曾经对自己的笔名做过解释,据说名字中含有老字,是代表熟悉和亲切的意思,譬如,老王老李和老张。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一直用老L和老D来称呼我另外两位闺蜜,这种称呼不记得是从什么开始的,但的确已经沿用了很多年,至少在当年我们还正值豆蔻时,彼此之间就已经开始老老相称了。
八十年代,大多数家庭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那时初中生骑自行车上下学是很普遍的现象。由于家住的离学校比较近,我和老D老L三人都不需要骑车上学,学习自行车只是为了锻炼身体和放松休闲。
记得那时老L是最先学会骑自行车的,三人当中她的运动天分好一些,即使是二八的自行车也能熟练驾驭(个子不够高,腿从车的大梁下面穿过去侧着身子骑,我们通常称这种骑法为“掏铛”)。我和老D还没学会,因此,有一天晚饭过后,大家相约去家附近的操场一起练习。
匆匆吃完晚饭和家里打了个招呼就推着母亲平时上班时用的二六自行车出门了,到操场后,她俩已早早先到,老D由她爸陪练,帮她扶着后座掌握平衡,我则一面看老L骑行,一面揣摩着自己练习。可能是因为学习上车比较难或是太着急学会,在没学会上车环节的基础上就直接学习骑行,所以导致我不会上不会下只会骑。每次想停下来时只得按手刹帮助减速,同时再配合双脚支地才能站得住。
尽管如此,我依然很满意之前毫无基础的自己只用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独立骑行的成果。天色渐黑,互相告别各自回家。心满意足的我一出操场的大门就迫不及待的骑了起来。此时安静的小路上,只有一个身材偏瘦小的年轻人,双手插兜在距离我前方不远处悠闲的散步。由于自己毕竟车技不熟练,看到前面有人就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而且与人的距离越近就越紧张,紧张到头发都快立了起来时才发现,天啊,我还没学会拐弯!
慌乱中我大声提醒着“同志,啊……同志!”让那人赶快让开,一面失去控制地冲了上去。刚开始,他不太在意回头轻瞟了我一眼,双手依旧插兜,只是略微加速并沿直线由漫步变成碎步前行而已,可是当他发现我又冲了上来时,才明白原来我是一个不会拐弯、不会减速、更不会上下车技术,只会一个劲地猛踩脚蹬子的新手时,就立马变得大惊失色,不再插兜并甩开胳膊一路朝前狂奔。然而,该死!失控的我穷追不舍地再次冲了上来……年轻人又经过一阵拼命奔跑后,依然甩不掉我!这时,他才反应过来不应该沿直线跑,情急之下慌忙拐弯躲闪到了马路另一侧去独自缓神,目瞪口呆的望着我从他身边飞驰而过,继续疯狂地失控……
几天后,学校半天课。炎热的下午,写完作业后,我们仨各自骑着一辆自行车,一前一后出现在胡同里兜风,好畅快。胡同比较窄,两侧都挖有排水沟,沟的边上还种植了一排小树。骑在最后面的我由于车速太快,一不留神,车胎被一块大石子咯了一下,剧烈的颠簸过后失去平衡,整个人就挣扎着飞了出去,翻到了沟里。惊恐之中早已来不及求救,只是“啊”的一声就被掩埋在浓密的树丛中,只见侧翻在地的自行车轱辘还依旧呼呼的空转着。
经过了上几次的尴尬经历后,我们总结了一下,认为还是应该多加练习。于是,又一个傍晚再次相约操场。经过一番练习后,明显感觉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我依然不会上不会下,只会使劲踩脚蹬子),但是大家并不满足各自单独骑行的水平,决定要提升一下难度,实现“三人合骑”的壮举。所谓三人合骑是这个样子的;首先,由技术不太熟练的老D侧身坐在最前面车的大梁上,双脚悬空,其次,由技术更不太熟练的我坐在后座上,负责使劲踩脚蹬子(这是我的强项),技术最好的老L则坐在中间车座,双脚架在前方车轱辘盖上,负责扶车把掌握整体平衡。
随着老L的一声令下,只见一辆老旧的二八大自行车载着我们仨摇摇晃晃地启程了。负载三人体重之下的车子格外重,刚开始我的体力还好,能勉强蹬得动,随着体力的不断消耗就越来越支撑不住了,蹬得很吃力。车速变得慢了起来,老L扶着的车把也开始出现左右摇晃……接下来,车速变更缓慢,老L的车把也摇晃得更加厉害……最后,眼见着车体无助的开始向一侧缓缓倾斜时,我们仨一见形势不妙咬牙拼尽全力挽救,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只见侧翻在地上的老爷车旁边,我们仨被摔得东倒西歪,老L和老D自顾自的揉着摔疼的地方哎呦,而我却为我妈给做的新白裤子瞬间变得狼狈不堪而惋惜不已。
时下流行一个词,叫“风一样的女子”。每每听到这样的称呼时,我的大脑里只会浮出一个画面,这个画面仿佛就是诠释这个词的专属。在三十多年前,三个女孩子在空旷的操场,齐心协作合乘着一辆老旧的二八式自行车风驰电掣,就像有一首歌词中唱到的那样“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对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