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复习上有些懒惰。
原计划周末2天8小时的复习计划,上周末只完成了2小时。
客观原因是身体不适,星期天从脖子痛到脚踝,整个人困倦不堪几乎一天都在昏睡。别说看书了,饭都没好好吃。
主观原因是,我的心犯懒了,大脑开始出现:“复习要花半年的时间,这半年你哪里也去不了,你不能运动,又要胖了,复习了也考不过,你就是浪费时间心理安慰一下。”
我原定的计划就是工作日1小时/天的复习量,周末半天的复习量,我认为这个计划是能保证我每天1小时的运动和偶尔的正常娱乐需要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最大的敌人只有两个:一是身体健康。如果身体健康,加班到晚上8点,我也还能回家学上1个小时。我可以早上或者中午运动,晚上复习,甚至是5点起床复习。但是一旦身体不舒服,从起床开始就是恶性循环。身体不适——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加班——完成复习计划——睡眠不足——身体更加不舒适。如果要完成复习计划,且在这样加班的节奏下,身体只会越来越差。如果先去休息,那么复习计划又不能完成,就会遇到第二个敌人:负面自我评价,简单说就是自卑。表现出来就是各种不想复习,会一直认为自己没用,复习了只是浪费时间。但是不复习呢,也不安心,认为自己不上进。有种前怕狼后怕虎的犹豫不决感。
这种复习上的懈怠和工作的忙碌程度是成正比的。
尤其是最近工作上经常遇到一些琐碎的事情:翻查旧账、计算违约金数据、复印等等。尤其是我在加班,看到其他部门同事准时下班的时候,就更觉得自己的工作没用了。工作效率提升并不意味着我会有更多的工作外时间学习,而是我要承担更多的琐碎的事情。上班做杂事,下班做自己的工作,这样日复一日,我越发觉得要跳出来复习,提升专业技能,才不会沉浸在杂事里面。
想到这一点,我就安慰自己,无论多困难,咬咬牙,把考试通过了。
如果不复习,我可能多出了200小时,但这200小时同样是不确定的。
如果复习,至少我通过的可能性突破了0%。
不是因为有100%的成功性而努力,而是因为有了超过0%的可能性而努力。
我自认为我是个能吃苦的人,不缺乏毅力,就是少了一些信心。
信心,别人无法给予。
活过了30岁也明白,别人不踩着你想办法不让你复习就好了,谁还会鼓励你呢。就是要想办法自己挤时间,自己复习呀。
如果身体不舒服,就休息如果身体不舒服,就休息1-3天,落下来的3小时等周末再补回去就好了。计划是要能进行调整的,之前就是没考虑过生病等影响。现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调整计划就好,如果只是一昧怀疑自己或者一边前行一边抱怨,那么这和我最初的目标不是相反了吗?
感到迷茫的时候问问自己。
我想去哪里?
我想获得什么支持?
我希望别人怎么对我?
我想要通过中级职称考试,改变做重复、基础会计的命运。
我想获得鼓励、认可,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我希望别人多鼓励鼓励我,给予信任。
既然现实困难重重,我要做自己的支持者,我要时刻记得此刻做低级重复工作的这个痛苦的感觉,把痛苦转化为动力,要改变命运。
我不刻意争成功,但我觉得,既然至少还要做2年会计,就在2年内拿下职称。
明年我工作就是第10年了。
我做了7年的出纳,第8年才转成会计,这机会来之不易。
我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我要脚踏实地学习、做题,能学多少是多少,把学习变成常态化。
相信自己,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