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书,还读契诃夫。最近喜欢读一读这样的小短篇,没什么压力,很轻松,快一点的十几分钟就能读完,不过是文学性稍差,现实感却很强。
每一篇都有些有意思的人,尤其是小人物。《丈夫》里税务官基里尔就是一个心胸狭隘又尖酸刻薄的人。他把毁掉别人的幸福当做能事。而他阻止自己的妻子继续参加舞会的目的竟然是要让他的妻子安娜知道现实生活完全不是她目前所享受的那样美好……
当他看到妻子脸上幸福表情正在慢慢地消失,还有些难看和痛苦时,心里觉得似乎轻松了许多。
《磨坊外》里已经沦为要饭的母亲拖着病躯徒步很远来找他的大儿子,也就是磨坊主阿列克谢伊,她同他诉苦,绝口不提自己,单单说小儿子瓦沙:太穷了,太穷了,再也找不出比他更苦的人了……
磨坊主沉默不语,眼睛瞟向一边。
她继续诉苦,磨坊主默不作声,使劲地往烟斗里装丝。
她终于忍受不住了,破口大骂他没良心,历数他的劣迹,说他是该隐和希律(圣经里的罪人)。
他佯装听不见,套着马车就要外出,她母亲解开小包,嘴里喃喃地说道:“昨天我到助祭太太家里去,他们给了我东西吃……我就藏了一个留给你……”
老太婆向儿子伸出一只手去,手里拿着一块不大的薄荷饼干……
“您有完没完!”磨坊主大叫道,把她的手推开,饼干落到了地上。
老太婆感到很难堪,她转身,慢腾腾地往水坝走去……这一幕使大家都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且不说两个修士吓得大叫一声,摊开了双手,就连醉醺醺的帮工叶弗谢伊也愣住了,惊慌失措地呆望着他的老板。不知道是磨坊主人理解了修士们和帮工脸上的表情呢,还是也许有一种沉睡已久的情感又微微苏醒了一点,总之,他脸上闪现出一种类似于胆怯的表情……
“妈妈!”他大声喊道。
老太婆战战兢兢回过头来看。磨坊主急急忙忙把手伸进衣袋,从那儿取出一个大大的皮革钱包……
“这是给您的……”他低声说着,从钱包里取出一小把钱来,有纸币也有银币,“您拿着!”
他手里攥着那把钱,搓一下,莫名地回头看一眼修士们,然后又搓一搓。纸币和银币顺着指缝里漏下去,陆陆续续地回到了钱包,就这样,手里只剩下一枚二十戈比硬币……
磨坊主人将硬币打量了一番,放在手指间来回搓了搓,咳咳,干咳了两声,满脸通红地把它交给母亲了。
要不是两位修士站在后面,他的母亲连二十戈比都拿不到。
或许他的良心只值二十戈比。
那么他的良心到底值多少钱呢?我们换算一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里经常提到戈比,在19世纪中晚期俄国货币的购买力换算。
1卢布 = 100戈比
地点:彼得堡,与莫斯科并重的最发达城市
邮差送信费用:3戈比
姑娘双手一刻不停干活一天也挣不到:15戈比
在彼得堡叫辆马车:20戈比
马尔梅拉多夫喝一次酒花了女儿仅剩:30戈比
一顶帽子:80戈比
一双好靴子:50戈比
今天,《菜谭根》《围炉夜话》的包裹到了,我的确比以前耐得住性子些了,我母亲把包裹递到我手上时,我竟忘记了它们,我拆开后就随意地放在我的书桌上,忙别的去了。这在以前是不行的,总要急急地翻上几页先睹为快。
我似乎比以前更耐得住性子了。
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围炉夜话》《菜谭根》还是《小窗幽记》三位的作者都是隐居之人。
或许只有跳出红尘的界外,冷眼旁观,才可以把红尘里的那些纷杂说的明白讲的透测。还有清新小品的作者们大概内心里都藏有一片隐居地吧?
再看看《菜谭根》!
宋人汪信民说:“人能咬的菜根,则百事可做。”意思是要吃的苦,方能做百事。或许作者洪应明受了此启发也不一定。
全书360条,有300多条目录,每条目录由排比或对仗的短句组成,言简意赅。可见作者是善于总结的。不过对于聪慧的天才,大约读一遍目录即可领略了全书的要意了吧?
全书儒释道三者合一无所不包,词藻秀美,含义隽永,大可以于咀嚼菜根时读一读体味其中的深意。
最后用读到的一段话用作结尾:
君子之心 毫无障塞
霁日青天,倏变为迅雷震电;疾风怒雨,倏转为朗月晴空。气机何尝一毫凝滞,太虚何尝一毫障蔽,人之心体亦当如是。
《围炉夜话》大约是受了《菜谭根》的影响,不然怎么连目录都相仿。但是他的场景做了创新不再是咀嚼难以下咽的菜根了。
雪夜拥被读书和围炉夜话乃是人生的两大乐事,作者王永彬虚构了一个窗外飘雪的冬日,至交好友拥着火炉畅谈文艺的情境,这样的场景不光是当时的年轻的文人,就是放到现在也会受着文艺青年的喜欢。
全书粗翻了下,整体叙述平淡,做人的道理娓娓道来,平实且清幽,不做作,不说教,怡然间沁人心脾。
首则就很受我用。
教幼正大光明,检心忧勤惕厉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大意是教导晚辈要从他们幼年时开始,以便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宏大、光明磊落的气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思想,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