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上“澳大利亚新洲大火终于熄灭”这几个字让我想起了《流浪地球》这本书里的一句话: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火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是的,这场大火终于熄灭了,在燃烧了400公顷土地的210天后,在10亿动物因火灾死亡之后,在那个国家的人第一次知道考拉会哭的时候。
以前我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最多的理解就是:面积比中国小的岛国、首都堪培拉、国宝考拉。而在这之后,我对这个国家新增了一个认识:一个试图等待一场暴雨熄灭一场大火的国家。
这个国家最后终于等来了一场暴雨,等来了一场熄灭那场火灾的暴雨,可是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场暴雨在熄灭这场火灾之后,带来了一场洪水。
或许这场暴雨是因为再也忍不住看到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再受到伤害了,所以在此刻降临,但它也许并不想善待人类,就像最初伤害自然的人类,心里几乎没有半点同情一样。
人类常歌颂自己的伟大,强调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却少去赞扬一棵树一只动物的伟大,更少强调它们生命的价值。
医生治愈了很多病人很伟大,教师牺牲个人时间辅导学生很伟大,科学家为人类发明了新科技也很伟大,可难道你从未浇灌的树木被砍下来制作桌椅、纸张就不伟大吗?人类的每一份工作都有物质回报,不接受回报的人大家说无私,那么这些你没给过它任何东西的生灵成全我们的私欲时呢?
《三字经》里的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可在这个世界上我从未见过绝对的善。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人类养猪、鸭、鸡、狗是为了吃,就算现在很多动物成了宠物逃离了被吃的命运,也是因为人类内心的需求;人类种瓜果蔬菜也是为了吃,就算种植物也是内心的追求。
但我们为了生存,必须这么做,为了让我们这些自私的人类生存下去,大自然也必须牺牲些什么,这就是大自然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是人类从诞生至今大约三百多万年,很多动植物却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了十几亿年,到底谁才是适者?
我们牺牲一些植物、一些动物,大自然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当人类不复存在时,它们未必会过得更好。然而当我们产生过多私欲,当我们对这一切满不在乎时,我们有什么理由请求它放过我们。
人类在战场上有一句话叫“既然打不过,那就同归于尽”,地球上很多物种都是经过几亿或者十几亿年的进化而变成我们如今所见的模样,我们从不在乎它们世代繁衍至今的努力,更不必谈感恩它们的仁慈。
除了人类,这世上一切它们看似敌人的物种都是它们的朋友。“朋友有难,定会不惜生命让你们付出代价”,这是大自然用一次瘟疫的爆发,一场洪水淹没城市,一场蝗灾毁灭庄稼给人类的回应。
瘟疫袭击全国乃至全球时,人们开始辱骂引发这场灾难的人,说他们不该吃野味,火灾肆虐几乎大半个国家时,市民开始抨击政府的无能,说他们应该下台,他(她)们都有错,我甚至在心里骂了他(她)们不知多少遍。然而,第一个吃野味的不是他(她)们,引发这次火灾的也不是政府。
我看到很多网友说:“如果病毒这次能够放过我们,如果这世界的灾难都能过去,我以后一定善待这些动物,我一定好好保护环境”。
如果放过?这四个字到底是人类真的害怕了大自然的威力,还是又终于因为自己的不想天天宅在家的私欲而说出的。
我知道,这次病毒会放过我们,洪水也会放过他们,不是如果,而是肯定,因为大自然不会像人类一样冷血。
然而关于我们是否会放过一头大象、一只鸟、一棵树,我们是否仍旧会乱扔垃圾、不注意二氧化碳等的排放导致无数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无家可居这些问题,我无从知晓答案。
如果有一天我因为自然灾害而消失于这个世界,我不会怪这世间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一山一石,因为这只不过是我这辈子向它们索取了太多,因为这只不过是人类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