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去学校校招的时候招到过两个应届毕业生,他们一同入职,进了同一个部门,甚至最后一前一后离的职。
你可能觉得他们是要好的朋友,在公司共同进退,但事实上,他们入职之前并不相识,甚至于来到公司后,还有点互相看不顺眼。而在我们这些旁人看来,他们两人的性格差异,也十分巨大。
一
A和B是前后脚进的公司,两人同属业务部门,在新人入职自我介绍的时候,两人的性格差异便初现端倪。
A是第一个做介绍的,当时就可以看出他面对众人的时候十分紧张,介绍的时候除了名字外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领导不得不引导他,他才一步步跟着别人的节奏完成了自我介绍。
B的情况则完全相反,他花了整整20分钟进行自我介绍,从自己的大学经历,到家乡特产,从近期目标到未来规划,不但目标远大,表达上更是喜欢引经据典,力图做到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结果上,B自然是受到了大家的更多关注,而A则没有多少人能记得。
二
时间过去三个月,两个人在工作上都遇到了一些瓶颈。
A不喜欢主动表达,作为业务,这是巨大的劣势,主管说过他很多遍了,但是没有用,A已经养成了这种习惯,不管是自己部门开会,还是外出跟着见客户,A基本只会跟着说“是是是,嗯嗯嗯。”问他有什么想法也是拾人牙慧,重复别人的观点。
B的情况要相对好一点。
虽然业务能力并不比A强上多少,但胜在能说会道,见客户的时候即使不能成交,但是至少能和别人把天聊下去。但B的问题在于喜欢说太多泛泛而谈的东西。
用当时主管的话来说是:“喜欢说不会错的便宜话。”一些听上去很正确,但是却空洞无物的理论。同样的,主管跟他讲这些事情也很多遍了,但是他经常比主管都能说,许多对话最后都不了了之。
三
就这样半年过去,两人都要有些撑不住了。
事实上,A此时在业务上已经步上正轨,有了相对稳定的客户,在约见上也可以自主拜访,但是没有主见,鹦鹉学舌的毛病还是存在。而领导和他的主管针对他的情况,会经常让他起来发言。
可他不理解,还觉得自己被领导针对了,感到压力很大,他自己私下里经常说在公司里面对领导比在外面面对客户压力还大。
不愿意自己思考,不愿意主动表达,这是应届生最常见的毛病。
B的问题相对于更复杂一些,他和A是两种极端。
他喜欢表达,喜欢表现,喜欢说大道理。
一开始不管是领导还是身边的同事都感叹,这个新入职的应届生可以啊!更方面都很适合业务。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大家都发现他并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毕竟只是应届生,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而他所说的那些提议,那些项目,那些案子都是没有办法落地的空话,在正常对话的时候,不断用假大空的理论来弥补自己经验上的不足(事实上根本不用弥补,本来就是应届生,没有公司会要求你有经验。),但这样一来就会显得很多发言没有自己的逻辑性,这是说话分一、二、三点都拯救不了的。
业务部门都是靠业务说话的,既然在众人面前充分的表现了自己,那为了达成自己夸下的海口,所要付出的,自然是比身边的人更多的努力。
空谈大道理,纸上谈兵,建议无法落地是应届生另一个常见的毛病。
四
A和B没到一年都离职了,两人跟我关系不错,现在也还一直都有联系。(当初两人的离职单怎么填都来咨询我,这真是有些无奈了)
如今让他们回头看看曾经的自己,两人都有些羞于启齿。
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没什么,都是大家必经的职场阶段。
大家请想想,应届生是什么?应届生又该是什么?
企业招聘应届生,要的不是只会说“嗯嗯嗯”的复读机器,也不是把不知道哪里抄来的经典句子放在例会上大书特书的演讲达人,而是能为公司带来全新气象的新鲜血液,需要是一个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诚实青年。
“有啥说啥,不懂就问。”当时公司区域负责人说的这句实在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也成了我给许多应届生入职后的建议。
成长必然伴随着弯路,这是必然的,没法改变也不需要改变。
说白了,不管是鹦鹉学舌还是纸上谈兵,都是应届生对于自己不够自信的表现,一个是因为不想错而直接照搬别人的观点,一个是不敢错而将观点引向不会错的领域。
其实,对于应届生,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职场上养成一些难以逆转的恶习,成为你职场路上一块不容忽视的绊脚石。
应届生应该把自己当成一张有思想的白纸,理性的提出自己的见解,谦虚的接纳好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