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媳妇生完孩子,住了四天出院了。
第二天我们开车去小姑子家走亲戚。小姑子和老公的姑妈家在一个村子里,过年顺道两家都去过了。
小姑子家碰上她婆婆刚好决定给新生儿再洗一次三。我全程观看,并帮忙,觉得大开眼界,非常有道理。
现在生孩子一般都在医院。新生儿出生后,医院也会给孩子洗第一次澡,也就是洗三。但医院的洗三非常简单甚至很敷衍。都是年轻人,虽有科学性,但也不会做的很好。
昕阳参观了医生洗三,说医生就在一个大盆子里,粗略洗了一下。孩子的腋下,腿根部都没给洗到。
洗三,自古就有,而且是孩子诞生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婴儿出生后第三日,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儿”。“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
古人的洗三礼非常隆重,礼仪繁琐,有些趋于迷信。后来建国以后破除四旧迷信,这些习俗都已经不存在了。
但孩子出生后要洗去污秽却是必须。孩子在娘胎里十个月,浸泡在羊水中,出生后这些残留物都或多或少会留在孩子身上,这些东西如果洗不干净,对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都有影响。这是我从自己的女儿身上得出的结论。
我女儿从小到大,皮肤上的问题就比较多,孩子很为此苦恼,我妈经常说小时候洗三没洗干净。所以我对孩子洗三一直耿耿于怀。
小姑子的婆婆已经八十岁了,是他们生产队里的老娘婆(过去对接生婆,也就是稳婆的称呼)。他们队里的四五十岁的,还有二三十岁的差不多两茬人都是她接生的。接生之后洗三也是她的拿手活。
她的孙子是她接的生、洗的三,重孙子在医院出生,但回家后也是她给洗的三。孩子们都健健康康,清清爽爽长大,连头疼感冒都很少。
现在这个小重孙女,她提议要洗,但也征求孙子的意见,让洗她就洗,不让洗就算了。这样的好事,当然要洗,这么经验丰富的太祖母给洗三,是多么幸运的事啊!
先做准备工作,熬水,里面加了不少料:艾叶,花椒,粮食,硬币,银器。烧开,熬煮一会儿。要用老姜皮擂成粉,一会儿待用。孩子住的屋子里火烧的旺旺的,温度升起,水也熬好了,就开始洗三。
把孩子身上的小衣服都剥光,可能屋里温度很高,孩子一点不冷,小家伙居然一声不吭,乖的很。太祖母用柔软的婴儿用的棉布沾水,轻轻地,仔细地擦洗着孩子的头部,脖子,腋窝,耳朵的里外面,边洗边嘱咐,这些地方都要给擦洗干净,不然以后容易捂烂。
又用干净的棉布沾水,把孩子的嘴巴里,牙龈上都做了仔细擦洗,说是防止生口疮。胳膊肘窝,手腕,指头缝隙,都擦洗过了。尤其是女孩子的阴部也一定要给好好清洗一下,洗去白色的残留物,这样孩子以后就少受妇科病折磨。全身凡是有褶皱的地方都清洗干净了。
中间孩子哭了,原来是饿了,让她喝饱奶后,她乖乖的又一声不吭。看起来极为舒服,闭着眼睛又睡着了。
最后一道工序是用姜粉把孩子的头部,额头,腋窝,手心,脚心等部位都一一揉搓过去,这样可以防止孩子以后受寒感冒,生姜性温,可以驱寒。
全部揉搓完后也不用擦拭,直接穿上衣服就好。这一番功夫下来后,孩子睡得越舒服了,太祖母说,以后孩子都没毛病,乖的很。
这真是金口玉言啊!对孩子最好的祝福就是清爽健康茁壮成长了。
我很是遗憾自己的女儿当时没能受到这样的待遇和祝福。我要牢记这一过程,到孙子的时候,一定帮孩子好好洗洗,保他(她)平安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