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婆媳关系,不是门当户对,而是取舍匹配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42期“门”专题活动

昨天,早上刚八点,钟红就停止踢毽子,说媳妇儿还在家,得回去。毽友们打趣她,要给媳妇儿叠被子呀!

她的脸刷一下红了,忙笑着说,没的事儿,饭倒是做好了。人家不常回,回了总不能把人一个儿撇在家嘛。

好个“总不能把人一个儿撇在家”,她脚前一走,脚后的鹊嘴燕舌头就开张了。

张三:媳妇就在本地上班,一撩腿就回家了。至于那么新鲜、心盛吗?

李四:是本地上班,可人家住校。工作日都在学校食宿,只礼拜或节假日回来。

王五:啥叫没方向?她这是正二八经的没方向。三四年的老媳妇了,用得着这么殷情嘛?

张三:对,人家又不是三岁岁五岁岁的小孩儿,不懂深浅冷热,需要人照顾。

李四:她儿子不在本地这儿上班,住一礼拜校,回来一次,能不新鲜吗?为了儿子,新不新也得新。

严三:不是一开始她还没相对这个女的嘛,嫌弃女的父母没正式工作,家又是农村的,下面还有个弟弟,除了女孩本人是个正式老师,其他一务等切的条件那那都不如她家。拗不过男人,就娶进来了,好不好也得好。

张三:对呀,就是有点怪怪的。电视剧都不带这么演的。凭咱们熟悉她性格的人,感觉这转变未免也有点不。其中,可能还有其他隐情。

李四:好汉也得输在儿女手里。谁不是呢?况且人家男人选准,大方向没错。她不关心能行吗? 毕竟钱是男人赚的,男人有公信力。

王五:这不不是输赢的事儿,没准儿李三说的话,可能还有别的内情。让严三给详细说道说道呗。

严三:这还用我咋说道?明摆着的事儿,一物降一物。她儿子赖学生,也没念成个像样的书。高费议价高中生,凑凑付付念了个小中专。

东一头西一头,也是钱大老公能耐大,费了不少劲儿,才进了个半年不开资的小企业。

小企业效益不好,还特忙。三班倒,礼拜和节假日加班是长干。县城教书的媳妇儿不回去,回去儿子也顾不上陪伴,只好住娘家(娘家是市郊区一个小村子里的)。

媳妇选择她儿子,一来是她家钱多,进门啥也不用置买,市里县城都有房,私家车两辆,其他的不用想都是信手拈来。媒人还承诺,过了门,所有的家务,如做饭打扫卫生等,婆婆会全全包办。

二来,媳妇从市郊考来县城当老师,离娘家远,跑趟不就近。有人给介绍钟红家儿子,说学历不般配,可优渥的家底,日常生活,公婆能全全捎带。

钟红的老公也就是看准了他媳妇儿的好学历。想自己两个孩子学习费死了劲,也都念出个名堂来。女儿三本,女婿三本,儿子更连三本也没上了。

无论花多少钱,也想给儿子娶个好材地媳妇,以便为他家改门换户,生个响当当的大学生孙子。

这不,鱼傍水,水傍鱼。虽门不当,户不对,不情愿的钟红也认了。

这下都明白了,三十大几的儿媳妇,能得到婆婆的如此关爱,是真亲?还是虚情假意,?答案不言而喻了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