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先生曾这样说:“一切有效的阅读不只是接受,更是自我发现,是阅读者既有的没在经历的被唤醒和继续生长。”
有着怎样的经历,就会有怎样的心灵视角。
喜欢读苏轼的文章,更喜欢读他的自传。说是崇拜也好,说是追星也罢,总觉的苏轼总有一种让我很是亲切的感觉!喜欢他的豪放豁达,也喜欢他的柔情百转,更喜欢他面对坎坷人生的倔强。
也许,我俩有太多能够共鸣的遭遇吧!
每每被现实打败,准备向命运投降的时候,我都会读一读苏轼,也总会找到让我重新站起来的理由!“这点小挫折算什么呢?东坡先生一生坎坷,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流放和贬谪的遭遇中度过的,他从不埋怨命运的不公!你现在刚刚遇到一点困难,就悲天悯人,奄奄一息,太弱不禁风了吧?”我总是这样说给自己听,自己劝自己。
我以为是苏轼帮了我,时间久了才明白:原来,一直帮助自己度过难关的人,是那个曾经的自己。
读书时间长了,曾经的经历和记忆难免会被唤醒,于是,那个随着时光走远的记忆中的自己,又会被丝丝缕缕的意识唤醒,并逐渐清晰。
我们阅读文本,读着别人的文字,却遇见了灵魂深处那个最直白的自己。与其说是在解读别人的文章,不如说是借助别人的文字,追寻昔日的自己。
原来,我在书中遇到的人,不是苏轼,而是自己。
是自己把自己迷失的太深,再经岁月的沉淀,我们连自己的模样都不识得!通过文字的勾勒,我们才逐渐把自己雕刻成记忆中的模样。
原来,读书,就是为了等一场相遇;原来,读书,就是为了遇见那个曾经的自己,灵魂深处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