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分大原扁理(下文中成为“作者”或“他”)的《做二休五》这本书,有些感想。
首先是羡慕他的独处能力。因为在上完高中之后,在“纠结”是上大学还是做其他的事情的过程中,错过了报考大学的时间,结果就这样“顺理成章”的开始了每天“混吃等死”的日子。在这段时间里,他发现其实完全可以脱离手机进行生活,也有可能是因为资金链的紧张,所以在当地运营商的“配合”下,他取消了自己的手机套餐,过上了没有手机的生活,所有的消息都是从互联网上获得,没有了莫名其妙的被人打扰。最终他生或在一个没有电话,没有电视的“时代”。一周七天,为了生活工作两天。在平时生活中能省则省,平时生活中的饭菜有许多都是从路边找到的可食用的职务(可以理解为国内的野菜),虽然在中国也能实现,但是人都是有欲望的,外加上中国比较推崇的集体生活,会让这样的独自生活变得不太容易。可能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于日本的社会情况,但是目前并不太容易。
接下来就是比较佩服他的生活态度。只是佩服,但并不太向往。在平时生活中,他会尽可能的找到一些绿色食品和粗粮,从超市里买或者是从路边获得,如果买会尽可能的买国产的(由于作者是日本人,所以这里的国产是日本产),理发会自己来做,清理则只用小苏打等等,这种生活确实很健康环保,但是真正的行动起来会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如果真的是像这样生活的话,可能真的会变成“异类”了吧。就像书中作者说的,他在高中之后的三年,由于几乎没有和别人交流,他几乎“丧失”了表达能力。所以说,可能最终还是需要一个能够接触到人的行动。
看完这本书以后,感觉如果真的是做二休五不太容易做到,但是我们可以学习或者接触到一种新的生活理念,不一定要完全认同,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做一些借鉴。
还是文章开头所说的独处能力,现在这个社会过于浮躁,我们可能更需要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让自己能够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因为互联网比较发达,我们每天都会收到无数的信息,我们也不知道这些信息到底有没有用。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独处空间,放弃手机,放弃互联网,放空自己,思考一下这段时间的得与失,思考一下自己走过的路,尽可能的少走弯路。
然后就是简单生活。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极简生活。现在的物质生活已经极为丰富了,我们平时生活中所用到的物品几乎都可以用很短的时间获得,很有可能只是感兴趣,或者是看到别人有,自己也想要,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特别实际的用处,就通过互联网下单,购买。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是真正的需要这个吗?
我们现在真正需要的不是做二休五的生活,缺少的是生活,我们应该仔细的审视一下自己当下的生活,有多少人是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有多少人都有着无数的无效社交?而自己又有多少自己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从现在开始做些改变吧,想办法和自己独处,整理一下自己的生活环境,整理一下自己的无效社交,真正的做回自己,为自己生活,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