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年纪不老,但是也不免得常常感叹,现在的人是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也是越来越不单纯了。
小的时候人们说去做生意,就真的是为生意而去的,说直白点就是为了挣钱。批发点东西啦,做个包工头啦,开个内衣店啦等等。
换到现在来讲,都不屑于直接讲挣钱,好比一个过分在乎自己面子的村姑,踏进了皇家宫殿,总得胭脂抹粉一番,脸蛋红光红光的才好表明来意。明明是做个大批发商,便宜周边消费者的,得说成是降维打击,找到真正低价,帮助人们过上更实惠生活;卖款合适舒服内衣的,要说帮助女性实现获得自由,个性得到释放。
到底是习惯性跟风,还是商业觉悟提升了?
我又掉头去看了看那些一直在做生意老板们,看看他们是不是也在谈着情怀和理想了?果不其然,见了好几个老板都拿着情怀去讲生意,骗取一些补贴和优惠政策。
其实,不是讲情怀能帮助做成生意,而是现在的生意没那么好做了,很多人也没那么好骗了。
假设生产方是A,消费者是B。
以前做生意是A点到B点,我有货,你有需要,成交。就像封建社会人们拿着谷物交换丝绸一样,简单直接。
后来增加了环节,例如中间增加了收购商C,和批发商D点、零售商E,这时候做生意就变成从A点,先到C点(批发商),再到D点、E点,最后才到B点。
随着同行竞争的激烈升级,商业链的不断增加,从A点到B点的生意约来越难做,例如餐饮店,你进来吃东西,我收你的钱,这是天经地义。但同样是吃火锅,街上开了20家,为什么要吃你的?
有商家开始把对原材料的信仰摆出来,有的商家开始把顾客服务奉为圭臬……五颜六色的主张在满大街地飘着,甚至不管菜品好不好吃,专门以餐具出名的商家都出来了,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情怀主义”。
往往从A点到B点,中间经过了C、D、E、F,甚至是G点。
如果情怀是在商业价值之上的,例如食材的优劣、上菜速度的提升等等,这还算是好的,毕竟还是在良性延伸当中。
很多分不清状况,人云亦云、有奶便是娘,每天有空看着网上的创业成功故事,还有道理上无懈可击的鸡汤鼓励,一头辞职扎进来,高举着火热情怀开始了自己创业之旅。
咖啡店、花店常常是文艺情怀创业者的首选。在我们住的楼下就有一家店,说不上来是什么店,装修十分精致,家具豪华,店名叫“XX生活”。选址在工业区附近,1/3地方摆放着鲜花,1/3地方是桌椅,还有1/3由工作台和装饰区组成,这里提供咖啡和甜品服务。就和我观察的一样,吃东西的人不会走进来,因为外面看着像一个花店;买花的人也不会走进来,因为刚进门像一个做餐饮的;就连“XX生活”的店名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我每次经过,都看不到有超过两个客人,硬撑了四个月后就倒闭了。
“业”在创业词语里,是“业绩;功业”之意,所以就表明了,创业是要有成绩和功劳的,而不是拼概率。
情怀,是可以谈的,但必须是建立在商业价值,商业利益之上的。它可以成为特色卖点、溢价品牌、互动特色。刘强东刚开始还是在中关村创业摆柜台“京东多媒体”,售卖刻录机;Airbnb的准创始人和他的室友Joe Gebbia失业正愁没事干,还要支付房租时候,他们推出了一个简单的网站,告诉别人自己的公寓可以提供床位和早餐,Airbnb就是这样诞生的。现在他们都埋头苦干挣钱,抬头大肆宣扬情怀了。
空谈的情怀,除了自以为是和自我感动之外,我不知道有什么价值。 “虽然从大的方面来讲是改变世界,是有情怀,但是从小的方面说就是做老板,就是赚钱,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但还有很多创业者没有看透。”有一位投资公司老总这样讲创业。
很简单,钱能换到饭吃,情怀不能。
出来挣钱,本质上就是做生意。做生意就学会算算账,如果是打工,出卖时间劳动,能接受,就好好打工;如果做生意,打打算盘,如果这笔生意划得来,就是个挣钱的好法子。大讲情怀,而钱的账没有算得过来如蛋壳公寓,打出“住在蛋壳公寓,用科技让生活变得简单和快乐”情怀宣传,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短钱长投的商业模式埋雷,引发资金断裂,文艺点来说是落得一地鸡毛,粗糙点讲,是一场损害房东和租客利益的商业造孽。
最后的结果就是散财欠债、失败袭来,运气不好一点的,好不容易骗过来的对象也跑了。于是失败后独自抱着自己,不知何处而来北风,刮着为数不多的头发,黯淡长叹:终于看透了人性,人都是金钱的婊子!
这世界上,Steve Jobs仅有一人,Mark Zuckerburg仅有一人,Elon Musk仅有一人。挣钱先讲述如何挣到钱,情怀是附加的。哪怕没有半点情怀,干干净净地挣钱也是挺好的。
不过现在挣钱,真的是越来越难,除了产品好,还要价格有优势,还要让别人知道它好(品牌),更要用起来好(用户体验),情怀多少还是要有,毕竟一直都宣扬挣钱,财神都不敢这么讲。
祝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