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不辍|《夜莺》浅读感受

《夜莺》 | 伊莎贝尔在姐姐整日忧心忡忡每日吃食的时候,盘算着德军下一步的袭击计划。她把去镇上找食物的事情抛之脑后,用了一天时间把家族珍贵的遗产、战时必备的粮食藏到了地窖中,却只获得了姐姐的埋怨。读到这里突然想起早上忘记在哪看到一句话,大概是说「在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不是知识含量,而是思维方式。」想到书中开篇的部分原来是倒叙的手法,那位年迈体弱的妇人便是伊莎贝尔,从她的思维模式我推算出伊莎贝尔的想法是正确的,不知索菲和薇安妮后来可还好。

「一个人就必须盲目地跟随自己的领袖吗?」

读这本书的好处之二在于扫盲了一下二战前后的历史,同时也学会了减肥的方法——我也应该给自己“烧些开水,喝下一杯,让水的热度和重量欺骗自己的胃,让它以为肚子里并非是空空如也。”同学说过,减肥要带一点饿,我并不认同——应该要很饿。

书中在描写人物情感,比如悲伤、紧张等时刻,多次用到“模糊”一词,比如“身边的世界变得模糊”或“周围的景物变得模糊”,这种用法很婉转新颖,以前只看到过泪眼婆娑或泪水模糊了双眼等等,直接变换主语的方式显得更克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