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的辉哥——成长不易!

文/孑逸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因为他的名字中有一个“辉”字,所以就称呼他为辉哥。

朋友到家去玩,问起他的名字,为了逗小朋友开心,“辉哥”这一个称呼便由此而产生。

他究竟是谁呢?

是年仅十岁的弟弟。早已住校三年,一周回一次家,问他是否难受,说,很好玩。但有时很想家。三年前,因为环境的原因,把他送进一所封闭学校;每次去看他的时候,都会看见他哭泣的样子。悄悄和我说,不愿意住校,就想每天能回家。

住校不是有更多朋友吗?

他说,想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耍、看电视、养小金鱼……等等一大推理由。

第一周去学校接他的时候,刚刚走到门卫室,老师就说;“你的弟弟太调皮了,天天带小朋友到校门这里来玩,约好想要一起出去。”

当时想;校园铁门锁住的是什么?真的是外界的危险吗?我们一同走出校门,就问;“你怎么是一个人来呀!你不是有闺蜜吗?怎么没有来呀!”

闺蜜也有事情呢!

02

那年,他六岁;包里装满了换洗的衣服,给他背包,一个劲要自己背;走在路上的身影,可爱又笨拙。直到现在依旧,不愿意麻烦别人。

那天中午,回来很高兴,问我不去读书可以吗?

要回学校的那一个早上,就不愿意背包,说不想去封闭式的学校,要申请每天回来玩一个小时。泣不成声,母亲强硬把他送进学校。看着他被老师和家长拉进去的背影,深深烙印在心里。我在含泪的眼眶中,第一次明白孩子玩耍的童心被忽视的痛及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

若是有一个优越的环境,父母能陪伴,就不会在住校中提早去感受离别的痛楚。尽管离别是每个人要经历的事情,但对于六岁的孩子来说,未免太早。

第二次回家以后,很无助地说;“就算你们要打死我,我也不回再去那所学校了!”在六岁孩子脸上,看到的不是天真与幸福,而是惆怅与委屈。

我想;从此以后,上学的经历扎根在他心里,如刺一般,早已涨成肉里面的隐痛,但又无法拔出。只有负重前行。慢慢地,孤僻性格就由此开始延伸……。

经过和他很长时间的协调以后,换了一所学校,寄宿在舅舅家。每天可以和他同龄的表弟一起玩耍。依旧是一周回家一次。周末回家非常高兴。

有父母在的地方,永远充满着一种和谐与温暖。

尽管无数次抱怨寄宿舅舅家的不适;他知道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唯一的只有忍、慢慢适应。六岁的孩子,第一次学会了忍耐和坚持。每次我回家的时候,就对我说;“我赶紧长大就好啦,不用住舅舅家,我自己去住校,不用麻烦他们。”

我没有回复他任何语言,那刻,就觉得泪水才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03

一年后,他选择住校;每天和同学们一起排队在校园的食堂打饭、接热水洗漱。和室友轮日打扫寝室卫生。

前几个月,我回家。我们同时从家出发,送他到寝室。成人一般的气势说:“你做一下,床上可以做的,递给我一瓶酸奶,说我俩一人喝一瓶。”

他放好书包后,让我赶紧走,不然误车了。我走了你要做什么?我问。

除了我的零花钱,我还剩一块钱,我想一个人逛逛,去买一包小金鱼饲料。他回答道。

一块钱能买吗?

可以的,我一直买的都是。你时间要到了,我送你去吧!一会我自己回来,我问,你找到路吗?

我经常去那里接爸爸呢!他回答。

陪我走到汽车站,发车时间已到。回头时,他还站在原地一直望着车的远行。不敢再看,紧闭双眼,但还是觉得脸颊湿湿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