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朱永新老师的话点明了教师阅读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阅读关乎整个教育的质量,向来备受关注。但是在我们追求海量阅读的同时,更要清楚阅读方向。我通过对自身阅读状况的分析和思考,深刻感受到,在追求阅读量的同时,阅读方向和方法也很重要!有时,适当转个弯儿,收获更丰富。
一、从浅阅读走向深度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类教育书籍的普及,我们平时的阅读大多停留在教育杂志报纸、网页微信文章、教育案例叙事之类。从这些文章书籍中我们会很快获得一些方法和技巧,但是,在读的过程当中往往是泛泛浏览,读的虽多,留心的缺少,这些文章,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一些基本信息和操作方法,但很多时候,因为缺乏深度思考而不能将其和自己的个性、思想相融合。在提升我们的理解力和教育智慧方面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说,在阅读这类文章和书籍的基础上,还是要读一些特别有价值,但又超出自我认知水平的专业经典书籍,从浅阅读走向深度阅读。读这类教育书籍是有难度的,需要精读,有时需要一字一句的去啃读。据说郑板桥读书喜欢求精,他曾说:“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可见精读的重要意义。精读是和作者对话的过程,是思考评判的过程,也是阅读者真正获得自我提升的过程。
二、从功利性阅读到非功利性阅读
通过观察并结合我自己的阅读习惯,我觉得我们教师大多读的是一些寻求方法技巧的书籍,这对解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大有益处,有助于快速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但书海浩瀚,除此之外,我们更要涉猎非专业书籍,进行非功利阅读,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捧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不为寻方法,不为完任务,就为读而读,那么,阅读就由学习变成了是一种享受,这就是另一种美好的境界了。功利性阅读会让我们走向优秀,而非功利性阅读则会让我们感受到幸福。当对阅读有了真正的热爱。二者又是相通的。因为一件事是否可持续,就看它的力量来源于内心还是来源于外部。如果来源于内心的热爱,那么即使现在的力量再小,最终它也会变得无坚不摧,引领一个人走向优秀,而来源于外部,那么即使现在的力量再大,一旦环境发生改变,也会迷失方向,停步不前,也就没有了优秀和幸福可言。
在这个功利盛行的时代,我们教师应该守住初心,回归阅读原点,从功利性阅读到非功利性阅读,从寻求方法到提升智慧,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三、从单单求知到知行合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经常用这句话教育孩子们,但有时候我们自己却做不到位。阅读一本书籍,相信我们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和思考,但教学行为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有的甚至依然我行我素。没有落实到“行”,那么单单的阅读求知就没了意义。
“知”与“行”是相辅相成的,“知”是基础,“行”是重点,只有将个人认知落实到行动中,对道理的领悟才能更深刻,也只有在行动中不断实践反思,才能唤起对新知的追求。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更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以知促行,以行促知。 从单单求知到知行合一,我们的阅读才有意义,才可以以新的思想认识推动实践,又以新的实践深化思想认识。要将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深度阅读,从容思考,知行合一。让我们轻装上阵,向着明亮那方,且读且思且实践,一路书香一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