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大部分同学和朋友基本上都是为人父母了,朋友圈也不断看到各种晒娃的欣喜,今天认识了一个小物品,渴了知道用手指向奶瓶“哇哇”叫;明天学会了一个小动作,可以模仿大人挥手说“拜拜”了;后天又能够按照大人的指导会操作自己的玩具了。
我这里没有笑话这些为人父母者,如果是我,当然也会很开心看到自己的宝贝在成长,但其实,这些简单的认知基本上所有的动物都会的,因为婴儿在一岁之前的智力跟一般动物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一、动物有寻找模式的能力
这种模式为一种抽象的概念。比如蜜蜂采集花朵,它在一朵花采完了之后,到了第二朵花(第二朵花跟第一朵花是不是完全一样的),它依然知道到上面去采,它这是建立了一个关于花朵的这种意识模式,知道了去玩意儿能够采蜜。
可别看这个简单的认知能力,它能够帮助动物迅速判断一些事物,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成本,这就极大地提高了繁殖生存的几率。
但其实从最早的原始生命,在海洋里面诞生开始,进化上从根本上就支持这种准确的信息处理,所有的动物都在或多或少地寻找着大自然的模式,从而帮助自己的生存和繁衍。
但我们人类明显和其它动物是不一样的,那这个不一样在哪里呢?
二、人类与其它动物的高级之处
比寻找模式更高级的便是对模式的整合能力。你看,我们人的短期记忆,即工作记忆一般是4个,就是我们能够同时注意的东西最多是4个,但这4个不一定是简简单单特定的东西,也可以是一种组合。如果把几个有联系的东西整合到一起,这样能同时处理的信息量就大大增多了。比如,天上有7颗星星,我们无法同时注意到这7颗星星,但如果把这7颗星星整合成北斗星,就汇成了1个信息,这样就可以进行更复杂的信息处理。
但其它动物就不行,哪怕是跟人类比较接近的长臂猿。在玩耍一个东西的时候,婴儿和其它灵长类动物都差不多。婴儿的认知和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而是和其它灵长类动物差不多,其大脑是在后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育阶段。
有一个著名的“三山实验”,科学家放置三个物体,A离我(科学家)最近,B在中间,C离婴儿最近。问婴儿哪个物体离我最近,婴儿会说是物体C,因为C是离他自己最近的,他是认为别人看到的世界跟他看到的世界是一样的。
(这让我想到用户视角这个话题,看来能够拥有用户视角是个能力问题,人天生都是以“我”为中心的,所有拥有用户视角就显得难能可贵,就能够在做产品、做服务,经营关系中胜出,再往上,还有所谓的上帝视角,我想这就只有像乔布斯、张小龙他们吧。)
随着婴儿的成长,其能掌握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了,而且是其它动物所做不到的。比如指挥它用左手拿一个杯子,右手去餐卓上寻找一些勺子,然后再放到杯子里,这样简单的动作,婴儿可以,但其它动物就不行了。
为什么?因为做这样简单的事情也至少需要几个概念:1,几把勺子是同类物品;2,两种属性进行归类,把小勺子放到杯子里,这是一种对认知的组合能力,但因为其它动物没有这种组合能力就做不到。
还有一个是针对人类的婴儿、成年的黑猩猩和猴子的实验。
研究人员在每个对象面前放大、中、小3个杯子,然后反复把小杯子放到中杯子,然后再一起放到大杯子,最后再还原。
接下来让这些实验对接按照演示的要求重新做一遍。对于一岁有婴儿来说,会把一个杯子放到另外一个杯子里,但不会再去管第三个杯子了,就无法完整地完成这个任务。但快两岁的孩子就可以完全按照要求完成整个任务,说明他已经理解了这个分组的概念,能够把两个在一起的东西看成是一个东西,这就是最简单的组合能力。
天上的7颗星星组成北斗七星形成一个东西,小杯子套进中杯子也是变成一个东西。但猴子和黑猩猩无论你如何训练如何引导,都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它们最大的能力就是把一个杯子套进另一个杯子,而无法将物体组合起来,然后一起移动。
这就是人类和其它动物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一个能力差异。对信息,对模式的组合能力,对几个事物组合在一起加以分析,加以应用。人类拥有,但其它动物没有。
三、这种组合的能力起着怎样的作用
在历史上,这种对于模式的组合能力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比如,有一个史前人,得到了一块肉,然后一不小心掉火堆里了,于是把火扑灭,再把肉找出来。本来肉很难咀嚼,但这会发现变软了,味道也更好了,于是他就知道经过这个过程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这样,当他下次再获得肉的时候,还会放到火里,然后拿出来,发现还是跟之前一样,变得好吃了。于是他就把“肉变得好吃”跟“肉经过火里”之间的联系找出来了。
经过几次的实践,人类就能分析出事物之间的联系究竟在哪里:他能够判断出这是食物与火之间的联系,而与当时的时间、地点无关,而且不光是肉可以这样变得好吃,其它食物也可以通过这样变得好吃。
通过这种对认知的压缩,然后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于是人类对环境就有了一定的控制权。这种对事情组合起来的能力,让人类的生存与繁衍水平得到了一个巨大的提高。
还是拿火的发现来举例,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一个重大飞跃其实就是火带来的影响。人类从80万年前就开始用火了,到了30万年前火的使用就变得非常普遍了,基本上所有的人种,包括直立人和其它的人种。
火让人与其它动物产生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就是其它动物对于自然的力量只能去利用,无法去控制,而人类可以控制自然的力量,通过主观控制自然的力量来改造自然。
最大的两点就是,火可以让人类对抗猛兽,火可以改善饮食。
就拿改善饮食来说:
第一,食物因为火的改造,首先起到消毒的作用,饮食的安全性提高了;
第二,食物因为火而变得咀嚼容易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要知道黑猩猩吃肉一天要花5个小时,才够一天的能量,而人类吃饭1个小时就够了;
第三,因为咀嚼变得容易,消化上的负担也减少,肠道变短了,这就节省下来大量的能量,而这些节省下来的能量就可以用来投资大脑。
就像我们投资成功了之后就会继续投资一样。因为是大脑让人类分析出了火与食物之间的联系,是大脑让人类分析出了火与安全之间的关系。所以继续投资的方向依然是大脑。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虽然火是人类通过大脑挖到的第一桶金,但怎么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会是一个成功的投资呢?进化确实是支持动物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准确地处理,那为什么老虎没有去研究量子力学,为什么黑猩猩没有发现相对论?
我们知道大脑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负担,投资大脑的成本极高,虽然大脑只占人体体重的2%-3%,但消耗的能量却是巨大的:婴儿的大脑对能量的消耗占87%,5岁以前的小孩占一半左右,即使是成年人的大脑,也至少需要1/4,脑力工作者这些用脑量大的还要上升。我们注意观察,很多脑力工作者,虽然可能吃得多,但就是胖不起来。哪怕我们在休息的时候,大脑在消耗的能量也要占到22%,而猿猴大概只有8%。
(这个说个题外话,其实不存在大脑开发这个问题。这些权威的生物学家往往认为,人类的大脑能量需求以及复杂性已经达到了一个生命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如果再要在大脑里填充更多的神经连接,势必会造成神经连接的微型化,这样一来,大脑的信号可能反而会变得杂乱无章。而我需要做的是优化这些神经元的连接。其实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的智商水平都差不多,之所以在成年后,人与人之间的大脑功能相差各异,更多的是后天的环境,有的在人为破坏,而有的在顺势发挥。)
四、人类为什么会对大脑投资?
人类之所以会对大脑如此额外的投资,我想,除了一些不确定性的偶然因素之外,肯定是跟生存繁衍高度相关的。因为一切反生存反繁衍的行为是无法延续下来的。
人类对大脑的投资,也许是无意识的行为,但结果一定是收益大于成本。这就要回顾一下人类早期的历史。
我们的祖先从1500万年前开始分家,第一支分出去的叫红毛猩猩( 印尼语叫:Orang utan),在印度尼西亚可以看到;第二支分出去的在1000万年前,叫大猩猩(Gorilla);第三支大概在700万年前,人类与黑猩猩分家,所以有人认为黑猩猩是人科的亚种,大概在300万年前,黑猩猩又分支出倭黑猩猩。人与黑猩猩、倭黑猩猩的基因差异会比较小,大概在1.5%,而男女之间的差异也在1.5%。所以从生物层面来说,人与黑猩猩的差异,和男女之间的差异是相等的。黑猩猩有一定的智商的,相当于婴幼儿(1-2岁的样子),人和黑猩猩之间是可以互相输血的。据科学家考证,人与黑猩猩分家的时候人类的数量大概只有5万,这么少的数量其实很容易灭绝。
为什么数量这么少?说明人类早期的环境极为恶劣,非常难适应。
为什么又没有灭绝?说明在那个时候,人类的基因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经过了急剧的变化。“穷则变,变则通”,因为只有变才有可能找到一个继续生存下去的可能(正如现在商业世界里流行说的“变是找死,不变是等死,但变有可能找到活路“)。比如两足行走就是基因上重大改变,而这个改变一定是和早期地理环境变迁(有人说是高山多了,有人说是森林少了)有关,但历史不能回溯,我们不能知道具体的原因,当然也有可能是更多各种原因的综合。总之,一定是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而在人类度过这个生死挑战的过程中,只有倒逼着对大脑的投资才挺过来。
总结一下,首先,我们知道所有动物都有寻找模式的能力,但人的高级之处在于能够对这些模式进行组合的能力。这个对信息的组合能力最为重要的是人类发现了火,而对火的利用带来一个重大效益就是对大脑的投资,因为对大脑的持续投资不断让人类提高生存与繁衍下去的几率,这就形成了一个对大脑投资的良性循环。直到今天,投资大脑依然是最为靠谱,最为划算的投资,永远不可否认 。人类进化过程中越早定下的逻辑就越底层,也就越不容易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