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最近我在看一本超有意思的书,里头有句话像小石子“扑通”掉进我心湖,溅起一圈圈思考的涟漪。那句话大概说啥呢?就是在如今这个“效率至上”的疯狂时代,低效率是不是也该拥有姓名,值得我们正眼瞧一瞧?好家伙,这问题一冒出来,我脑袋里就像有两个小人开始掐架。
瞧瞧咱们周围,生活就像被上了发条,满是“快进”的节奏。上班赶地铁,那脚步带风,恨不能脚下生轮;点外卖,盯着手机屏幕,眼巴巴盼着美食能瞬间闪现;连学习都讲究速战速决,各种“30 天精通 XX”的课程满天飞。效率这词,就像高悬的“紧箍咒”,让我们一刻都不敢松懈。
可冷静想想,低效率真就一文不值、该被扫地出门吗?我看未必。就说我上次心血来潮学画画吧,本想着按教程咔咔几笔,就能画出惊艳朋友圈的大作。结果呢,画笔到我手里就像喝醉了酒,线条歪歪扭扭,颜色也配得乱七八糟。这效率,低得简直“惨不忍睹”。但神奇的是,在这慢悠悠、毫无成果的瞎画过程中,我紧绷的神经慢慢放松了。没了对结果的急切追求,我开始留意到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画纸上的光影,感受画笔摩挲纸张的细腻触感。这低效的时光,反倒成了我和自己内心好好相处的惬意时刻。
还有下厨这事,要是一心追求效率,把食材一股脑丢进锅里,快速翻炒几下就出锅,那做出来的饭菜大概率“味同嚼蜡”。可当你放慢节奏,细细处理每一种食材,耐心等待火候,慢慢翻炒、调味,让各种味道在锅里慢慢交融、碰撞,最终端上桌的,是饱含温情与心意的美味。低效率,在这里孕育出了生活的烟火香。
所以啊,低效率就像生活里的“调皮鬼”,看似拖慢了进程,实则藏着别样的惊喜。它是午后那杯慢慢品味的茶,是周末赖床不起的慵懒时光,是和老友漫无目的闲聊的惬意。在追求高效这条“高速公路”上,不妨偶尔停一停,给低效率留个“站台”,让它也能出来透透气、展展风采。说不定,在那些低效率的片刻里,我们才能找到生活最本真的模样,发现那些被忙碌脚步匆匆略过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