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章 正在发生的“互联网加法”与“互联网减法”... 12
第一章 2013,中国商业史的新分水岭
1. 2013年,互联网形态的重心,已经正式从PC互联网移到了移动互联网,可穿戴式设备也开始萌芽。随着人们上网时间从PC向手机设备的转移,新的领地,重新排名。于是,“老三国”(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疯狂拼杀,“新三强”(京东、奇虎360、小米)势头更猛。为了获得移动互联网的“船票”,阿里巴巴收购了高德导航,百度收购了91助手,腾讯收购了大众点评网,其实腾讯此时已经手握一张头等舱的船票-“微信”。
2. “降维打击”,是指使三维空间里的物质跌落到二维。高维文明打击你的时候,用的是和你完全不同的先进武器,它把三维世界变成二维的,即使是二维世界最厉害的武器也毫无还手的余地。在互联网之于传统商业中,降维打击指“互联网减法”;“升维打击”指“互联网加法”。
1) 余额宝”简便和活期储蓄一样,随时收益、随时消费,但是能够提供甚至比银行贷款利率(6%)还高的“存款利率”。最重要的是,他们主要还是把用户的钱汇聚起来,大部分的钱还是存入了银行。实际上,余额宝像个黑洞一样,先以比银行更高的存款利率,利用公众的趋利性,吸进越来越多的存款,造成银行存款减少,银行于是不得不妥协,然后用事实的“市场化利率”重新借给银行,抢夺原来属于银行的利差利润,并分给每一个储户。
银行在获取存款成本不断上升、贷款利率却依然固定的背景下,利润必然下行。如果国家进一步出台《银行破产法》,将可能导致一些效率低下的银行破产。金融业从而面临一次洗牌。
当然,银行以及银行监管部门不会坐视这样的事情发生,只是事情发展得太快了,让大家措手不及。长久来说,这场博弈一定会以利率市场化为最终结果,回到健康的平衡。
银行将不得不提高运营效率,不管怎样,储户将是最终的受益者。
2) “小米电视”以”互联网电视”给无核心竞争力,利润极低的传统电视机产业做减法,用颠覆性的硬件价格入场,通过推广小米电视的平台,它可以扩大MIUI(能给国内用户带来更为贴心的安卓智能手机体验)的用户规模,抢占客厅入口,插手电视节目和电视游戏,来获取高额利润。小米的本意不是想进入电视行业,只是小米想赚别的行业的钱的时候,顺便一不小心打击到了传统电视企业。
一部分的价格空间,来自于减掉对国美、苏宁等垄断渠道的压榨;
另一部分来自于对未来美好愿景的贴现,用成本价换取终端占有率。
3) 京东商城对苏宁、国美就是一种降维打击。一夜之间苏宁的所有门店全都变成了京东的体验店。因为京东的价格结构和苏宁的价格结构完全不同。原来苏宁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在全国各地开店,多开一家店就多赚一笔钱。京东模式出来之后,也许迅速关掉没有价值的店才是优势。苏宁的另一个重大举措是线下门店和线上商城价格同步,不仅与苏宁易购同价,还与京东商城同价,否则苏宁的线下门店将没有交易。2013年,线上线下同价之后,苏宁的利润剧烈下降。
第二章 互联网革命的本质是什么?
1. 信息传播革命:从印刷术、电信技术到互联网,由一次重大的“沟通效率”的提升最终引爆的:
1) 塞尼菲尔德在1796年发明了平版印刷术,印刷业中的蒸汽动力所依赖的主要能源是煤,以报纸、杂志以及书籍等形式出现的印刷材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的通信手段,改变了之前口耳相传的信息传播途径;使19世纪催生了大量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
2) “石油、内燃机、汽车+电信技术”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形态,电话、收音机和电视机为20世纪的人们催生了一种全新的信息网络,使得人们分散居住成为可能,是线性的外延式发展。
3) “可再生能源+互联网技术”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形态,互联网技术使得21世纪的人们双向沟通的效率大幅提升,极大地缩短了沟通的渠道,消除了一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商业模式;促成原子(实体经济)与比特(数字经济)的结合。
4) 互联网不是终点,它只是一个台阶而已。向未来看去,也许更多台阶还在前面,只是以我们今天的知识和智慧还无法预见而已。
2. 社会交往革命:从河流、航线到互联网数据
1) 人类的古代文明围绕着河流产生。因为水源让耕种成为可能。再来交通成为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如,铁路,空中航线、海上航线,人们可以更加容易地到达远方。随着物理距离的延伸,电信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电话)发展和引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效率已经高到其成本趋于零的地步。
2) 人类是社会动物,有交往的本能,这种渴望推动着技术进步。互联网是截至目前的最高技术成就就是消除了距离,是人性本质的最佳体现。一个微信群,就让“六度分隔”理论,瞬间变二度。
3) “大数据生态河流学说”将人类文明提升到了信息文明的高度,信息越密集、交互越快速,文明就越先进。商业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被互联网再造实是“天注定”。
3. 企业竞争的迅猛升级:从地段、流量到时间
1) 在传统经济领域,很多生意都是见着实物才能敲定,这些在电话里是比较难讲清楚。好的地段,虽然得付出更高的租金,但是不仅节省自己的出行的时间,而且在同一时间段聚集更多的潜在客户,用见面的方式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颜色、款式、大小、对人的信任、讨价还价等),提供更高的沟通效率(人流更密集,沟通更深入),促成生意。这就是传统经济的商业距离:地段为王的原因。于是,一些专业的公司会派人在那里蹲点半个月,计算白天以及晚上、工作日以及周末的人流量,密集度,用数字化的方法,决策开店的地段。
2) PC互联网的商业距离:流量是高效沟通下更加精确的距离刻度,流量为王。营业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流量如同租金,费用越高,可预期的数量和质量就越好。收集流量、分发流量,就成为PC互联网时代的一门大生意。网上店铺是不需要付租金的,除了域名和空间托管费用(每年几千元)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开支。流量,就是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互联网用户,顺着你由外而内的链接(或者是从浏览器敲入你家地址主动访问),来到了你的网站,就像是顺着道路过来的客户流。
百度做拍卖“关键字”的流量生意,展示广告主的指定内容,按照每千次展示,或者按照每一次点击收费。
淘宝2003年取消了eBay设置的成功交易的手续费让让很多小的商家或者个人燃起了在淘宝上开店的热情;天猫的交易手续费大概是4%,而一个商家大约有40%的成本花在了广告以及各种各样获取“流量”的成本上,淘宝、天猫的广告,采取了和百度一样的“竞价排名”策略,也就是所谓的“价高者得”,这个商铺“和用户沟通”成本会随着竞争而越来越高。这可能也是淘宝、天猫更大的收入来源。
2008年,淘宝封掉了来自百度的链接,2013年,淘宝封掉了来自腾讯微信的链接,理由分别是不法商家利用百度竞价排名、SEO优化(搜索引擎优化)等手段骗取消费者信任,或者通过微信上朋友圈或者营销账号发来的链接点击进入了伪造的淘宝网店。
有人认为,淘宝自身的流量分配如同高速公路上架设的无数收费站,而百度和微信的链接如同在这条高速公路的两边,又架设了两条公路,分散了淘宝自身流量分配的收入。
腾讯用社交的方法,收集了最具黏性的一批用户,社交软件是靠更多的用户黏住更多的用户,形成正向激励,不断增长。在PC互联网时代,腾讯更多的是在体系内分发,如销售虚拟物品,以其VIP服务收取用户费用,并尝试分发给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或者网络广告业务等来实现兑现自己流量价值的最大手段。
3) 移动互联网的商业距离:“随时在线”成为现实之后,人们开始关注“流量的宽度”,也就是“时间”。利用随身设备,我们从分发流量的时代,进入分发时间的时代。
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接受,整个社会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移动互联网只用了几年,其沟通效率提升的速度就超越了传统媒体数百年,PC互联网20年的提升总量。我们必须学会适应信息文明环境中的快速生存法则。
本质上来说,移动、联通、电信都是“基础电信运营商”,管理的就是地下那些光纤里跑的数字内容。电话(语音)、短信、上网费,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是光纤里流量的一种包装方式。微信的本质,也是对光纤里流量的一种包装方式,比语音、短信更加丰富的是,可以视频通话、传输文件、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照片、感悟,更重要的是,完全免费!
“完全免费”这件事情,这只不过是互联网界最基本的游戏规则。最基本的功能免费,以此占据移动互联网的有利地形,然后再从其他地方(游戏、支付、商城等)赚钱。
微信的用户平均使用时间越长,能够分发的“流量宽度”更宽,抢到的用户闲散时间的价值是非常惊人的,有传言说,在微信上的第三方游戏的收入,开发商拿10%,腾讯拿90%。这个数字未经腾讯官方证实,但是已经足以体现“时间分发者”的威力了。
4) 可穿戴设备时代正在到来:可穿戴式设备是手机的未来,这是能进一步“偷走”用户时间的神兵利器。虚拟现实技术的未来并不仅仅局限于游戏,未来这一技术可以被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4. 万物互联时代初露曙光。所谓“万物互联”,就是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智能地结合在一起,集体大于个体,物联网(IOT)时代使得网络连接变得更加相关,更有价值。这是一场真正的争夺战。万物互联时代真正到来之际,就是传统商业全面洗牌之时!
5. 消灭一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商业模式,在某个垂直行业,代替传统企业提供更加透明的产品或服务的,都是在用互联网一次消灭信息不对称,而行业垂直搜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二次消灭信息不对称。两次之后,在那个特殊领域,传统的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商业模式就会面临极大挑战,变得举步维艰,甚至被消灭。商业将全面信息化,而且越来越快。
1) 携程把所有航班的剩余机票放在网上销售,让大家几乎能实时地按照不同舱位的余票情况购票,一下子让很多依靠“信息不对称”为盈利模式的“黑中介”的空间被挤压到最小,这是一次消灭信息不对称;去哪儿网把互联网上出售机票的网站二次聚合起来,提供统一的搜索结果,让用户几乎能做到一秒钟找到某趟航班的全网最低价,完全透明。这是二次消灭信息不对称。看起来这两件都是建立垂直搜索网站的“小事”,但是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很不简单!
2) 淘宝用一套极其透明的交易机制,“无条件尊重买家”,消灭信息不对称。因为透明,所以信任,淘宝改变了之前“买家永远没有卖家聪明”的不平衡。这是一次消灭信息不对称;一淘是全面覆盖商品、商家及购物优惠信息的网上购物搜索引擎,除了淘宝、天猫本身外,同时涵盖了亚马逊中国、当当网等主流购物平台,一淘官方称其搜索引擎已收录了超过20万优质网店以及600家B2C网站,有1000万用户在一淘淘吧求购商品、分享经验,为中国最大的购物搜索引擎。这是二次消灭信息不对称。
3) 美团等团购网站携众多用户,在线下和一些商铺谈判“团购价格”,设立最低“成团”数量,销售给用户,为用户争取低价,为商户带去客户。这是一次消灭信息不对称;360团购开放平台,通过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符合资质的团购网站可以接入该平台,共享360的用户资源,这是二次消灭信息不对称。
4) 互联网“消灭信息不对称”用于公益或者公共服务领域。比如中国稀有血型库。
5) 一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商业模式,或者被信息不对称所制约的商业模式,都将变成传统的商业模式。一切依靠传统商业模式运转的企业,都将变成“传统企业”。传统的思维只有一条:捍卫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既得利益。
6) 互联网正在变得和水、电一样,成为一种商业和经济的基础元素。所有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传统企业),都要审视一下自己,自己的商业模式是不是建立在“距离”上。如果是,那么我们就要进一步审视,这个“距离”,将会被什么样的方式消除,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改变。
第三章 一张图看懂传统企业互联网化
1. 从平台型企业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减法:它们不生产内容,只做平台。
1) 平台型的商业模式原来就有,苏宁就是典型的平台型企业,左边有供应商,右边有客户。婚姻介绍所也是平台型企业,人们到它这里登记信息,它来撮合男方和女方。比如世纪佳缘。互联网技术让平台模式一下子变得效率极高,在过去10年发展得非常迅速。它利用极低的成本,获得大批量用户,它们会凭借庞大的用户数量来跟供应商谈判,让供应商不得不答应它们的条件。
2) 今天大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是平台型公司。
腾讯初期单边平台公司。社交软件用户量越大,这个网络的价值就越大。腾讯初期没有利用这6亿用户吸引商家,而是吸引用户购买自身的其他产品,如高端会员费,游戏充值等等。
阿里巴巴是一个双边平台。它左边是买家,右边是卖家。淘宝不收交易费,尽管阿里把淘宝上的一些卖家“赶”到了天猫商城,收4%~5%的交易费。这个费用跟商场开店比起来是比较低的,但这不是天猫的主要收入。“淘宝直通车”类似的广告产品才是天猫主要收入来源,在用户搜索结果右边放一个竞价的广告位,因为竞争者众多,这个价格一定会到你能承受的最高价格。
百度是典型的三边平台。百度把所有能搜到的网站都索引了一遍,它不向被搜索的网站收钱;它把搜索的内容给了上游的网民,它也不向网民收钱;它在搜索结果的前面和旁边放广告,向广告商收钱,它把用户的注意力卖给了广告商,它甚至可以把广告贴到别人的网站上去,叫作网络广告联盟,获取更大的利益。
3) 平台要到达“引爆点”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很多想做平台的公司都死在这一点上,因为卖家不多,买家就不愿意来,而买家不多,卖家又不愿意来。风险投资最大的贡献是帮助平台型的企业度过上升的周期,突破引爆点。平台型商业的本质就在这里。今天很多平台型企业做的事情,都是想尽了手段,把平台用户数量从存活点拉到引爆点。
4) 所以,这些平台型企业都是要把用户牢牢地攥在手里,绝对不会放开,然后凭借庞大用户数量再向创造价值的这一端去收费。例如嘀嘀打车跟快的打车争得这么厉害,就是为了争夺用户。中国30个大城市一年的打车费用大约是600亿元,如果全部使用支付宝,光是刷卡的费用就是一大笔收入。这场争斗最大的受害者是交通卡。
2. 从再造三大价值的角度理解互联网减法:“用户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这是回归商业的本质:有人提供产品或服务(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有人使用(用户价值)。
1) 传递价值:一亿赌局。传递可以解构为的三个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互联网首先攻占的,就是通过自身的效率,缩短或者重构传递价值的商业价值链,降低传统的不透明的,低效的商业形态下,从这些中间渠道分走的利润,再渗透到商业的源头-创造价值端(产品研发和制造)。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第一批被挑战的是传统“信息中介”,比如传统媒体,以及依赖于传统媒体的衍生行业,比如传统广告、传统公关。当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得时,传统媒体的中心化、时延性的中介价值,迅速贬值。信息中介产业迅速重构,广告行业快速与时俱进。
第二批被挑战的是零售业。马云与王健林的亿元豪赌,说网购规模能不能超过零售业50%,虽然今天不能定论,但很多品牌大规模关店、商场人越来越少却是事实。
很多年前,很多电子产品宣布:我们从未授权任何网站出售我们的正版产品。现在来看,那是对线下传统渠道的一种保护,一种挣扎;2005年很多人不屑一顾,网上没法试穿和陌生人交易,信任度太低。零售业发展至今,不是某一个具体零售品牌打败了另一个具体的零售品牌,而是新的业态带来革新。把新的盈利模式变成了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平台透明的价格体系已经变成网络零售价格的标杆。
传统大卖场一方面大量开店,获得巨大的用户,另一方面以此获得和供货商的强大谈判优势,获取差价和资金滞留。现在很少人怀疑网站平台产品的真假,这时也反过来逼迫了实体零售业的电商化,O2O(Online To Offline)之战一种形式是强调线下必须与线上同价,如苏宁,另一种形式同样的产品线下店价格仍然高于线上店,代价是消费者会把线下店变成陈列店,线下店销售收入因此会减少。基于互联网的强力颠覆趋势,商家必须找到新增的盈利模式来弥补损失的线下收入。
第三批被挑战的是资金流。支付宝正在逐渐把银行架空为一个“管道”。
首先是存贷业务。银行的盈利模式是存款和贷款利差,阿里巴巴掌握了很多企业的交易数据,这就可以更合理地评估风险,通过蓄势已久的阿里巴巴小微金融,提供小额贷款。余额宝出现后,支付宝不再是中间工具,而是变成了货币基金的资金池。阿里巴巴用支付宝和余额宝来吸储,绝大部分普通人只知道买了余额宝比活期利率高,不知道使用余额宝就已经完成了个人资本投资,令阿里巴巴则成功地转移了数以千亿计的活期存款,获得和银行谈判市场利率的资本。
然后是信用卡业务,它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刷卡的手续费以及分期付款的利率,比如拉卡拉在内的很多第三方支付和阿里的“淘点点”。可以通过淘点点直接点菜,吃完之后支付宝直接付费。
银行将面临和苏宁一样的境遇,线下网点会从优势迅速变为包袱,银行可能也终将走向O2O,那时网点将变成线下体验店。但是,跨界的“万科社区金融”(为社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已经等在那里了。
第四批被挑战的是是物流的重构。不管最终的物流竞争形态变成什么样子,必然会产生全国性的新快递业界标准,这将进一步刺激信息流和资金流。这三流打通,将会像水一样流畅。
如果有一天支付宝的交易能够占中国零售份额的50%,也就意味着中国物流相当一部分会由支付宝驱动,菜鸟网络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开物流中心,根据天猫上的数据,可以精准地选取主要物流节点;除了物流,还可以根据各城市的精准需求,开天猫实体店,变成新形态的商业地产。
菜鸟物流的愿景如果成功,将有可能会垄断中国的骨干网络,发货的顺序和时间都将达到最优的效率,达成全国任何地方24小时到达的承诺。这就是大数据的威力。如果菜鸟能够做到这点,其他快递公司要么差异化,要么就会沦为最后一公里的物流。
京东也在打造“网格物流”,号称在一些城市做到网上下单10~15分钟内,物品就送达。阿里入股了海尔的日日顺物流,把大宗商品的物流稳扎稳打地沉淀到三、四线城市。
2) 创造价值:10亿赌局。这是互联网将真正地进军传统制造产业。
2013年关于创造价值环节是否会被互联网化,董明珠、雷军赌了10个亿。他们的这个赌局有很多不可赌之处。产品形态就不一样,一个做手机,一个做空调。销售额其实没有可比性。但是同样是制造业,公正地说,董明珠设计+制造,把营销外包,做得好这是共赢;雷军设计+营销,把制造外包,做得好这也是共赢。
相对于董明珠强调的“拥有核心技术”,“用户参与设计”才是雷军的真正底气所在。
最终用户能参与制造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所以雷军把它外包给了富士康和英业达。
而通过社区,论坛和用户大量交互和反馈,让用户自然而然地选择参与,和工程师一起设计出真正喜欢的产品,升级新功能的过程,才是互联网化大潮下真正的革命。比如把手机系统MIUI的发布做成了持续性的“橙色星期五”活动和内部的“爆米花奖”。
在大量用户参与设计的未来,
购买将可以发生在生产前,定制化,反向购买。B2C之后,将是C2B(Customer
To Business)。
第三方增值产品的付费模式将会进一步重构价值链。基础设施产品按照BOM的价格卖,完全不考虑利润,由此产生的用户群体可以为平台带来更多的第三方业务收费的可行性,整个产业链被重构。
.品牌将会被重构。简单来说,很多品牌附加值就是用额外的钱买了放心,这额外的钱就是为信息不对称所支付的钱。一旦信息不对称被互联网解决之后,传统的品牌意义也会发生改变。品牌的新内涵,将有可能转变为基于用户体验。
3) 用户价值:终极赌局
我们从产品短缺走到了渠道短缺,从创造价值短缺走到了传递价值短缺,进入了消费者(需求)短缺的新阶段。从最初的“生产为王”,到后来的“渠道为王”,再到现在以“消费者为王”,选择权真正到了消费者手里,满足用户需求,创造用户价值,是一切商业的根本目的,这才是那个终极赌局。
类似“定位”这样指向消费者的理论,其地位会更加凸显,简单分为三个层次:
功能,这是最容易满足的基本需求,即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比如洗衣服。
体验,基于基本需求满足下的,更好的使用感受,比如美颜手机。
个性,就是与众不同。比如iPad背后的刻字。
商业的革新,就是对用户需求了解程度的革新,更是对用户价值创造程度的革新。我们满足用户需求的顺序如下:
从“假想用户”的需求出发:生产者无法接触到真正的用户。所以,他们通常只能揣测,或者通过了解周围的小部分用户,假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从“泛指用户”的需求出发:电话、电视、广播、短信等手段的普及,让准确的用户需求调查成为可能。市场调研用户未必就是将来的购买用户。调查公司用一套数学方法,推断泛指的用户需求是什么,作为生产的依据。
从“个体用户”的需求出发:互联网时代让生产者和服务者接触每一个直接的最终的消费者变为了可能。你不需要通过对他的需求判断,推及别人。你生产一个他想要的东西就好了。每个人想要的都不一样,或大或小,满足“个体用户”需求,是未来的大方向。
4) “颠覆”传统企业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里纷繁复杂的全新的话语体系。话语先进,不代表真的先进。让我们回到商业的本质,那就是“为用户创造价值”。最终满足“个体用户的个性需求”,就是这一轮“互联网化”的终极目标。
3. 互联网化两大方向:从互联网减法到互联网加法
1) 互联网是电,是石油,是产业变革的基础物资。传统企业其实完全不用恐慌,只需“一加一减”:减法是消除“捍卫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不对称带来的商业利益”传统思维的“互联网-”;加法是在创造价值环节(设计、制造)加入“用户参与”的“互联网+”。全面“互联网化”是简化、优化或重构来创造新的商业流程,其本身并没有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2)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三大商业模式
O2O(Online To Offline),我们把用户从线上带到线下叫作O2O,把用户从线下带到线上叫反向O2O。现在只要产业链中既可涉及线上,又可涉及线下,就可通称为O2O。
这其实是“互联网减法”(网上消除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障碍)之后,传统零售业“互联网加法”(线下商业如何与网上用户互动)的典型方式。比如美团把网上的用户,带到线下的店铺消费。
“打折券”可以是网上与线下结合的主要手段,实际是用“流量”补贴“地段”。差地段,加上一些流量费,就可以变成好地段。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上和线下,因为“商业距离”的统一而统一。
对很多原来一直在线下做生意的传统企业来说,门店的成本在“地段”,网站的成本在“流量”。线下到网上(反向O2O),就是让线下获取一次相同客单价的购买的成本,与线上接近。苏宁一度因为渠道而垄断了家电销售,京东的崛起倒逼苏宁破釜沉舟,选择了“反向O2O”,要求所有门店的3C产品,必须与网上同款同价。
如果有些零售商变本加厉地玩“信息不透明的游戏”,要求商家网上、线下提供不同代号的商品,让用户无法比价。这些“捍卫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商业利益”的传统思维的顽抗,都是徒劳的。信息越来越透明,用户会很快清楚这个手段。
C2B(Customer to Business),这和传统的B2C,形式正好相反。真正的C2B应该先有消费者需求产生而后有企业生产,通常为消费者根据自身个性化的需求定制产品和价格,或主动参与产品设计、生产和定价,生产企业再进行定制化生产。
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海尔很早就提出“先有市场,再有工厂”的理念。只是进入“互联网+”的阶段后,C2B才从满足C的“假想需求”和“泛指需求”出发,进入从满足“个性需求”出发。
参与感,是C2B的灵魂。真正地从C的角度看世界,让C作为一个群体,有了更加特殊的待遇。比如打车软件是打车人(C)按一个“我要打车”的按钮,然后以我为中心附近的出租车都可以来接我;而不以在出租车司机视野范围内招手的人作为服务对象;团购的升级版是募集了C端的大量需求,和生产商去谈判产品和价格。
P2P(Peer to Peer),这是一种交易过程的“去媒化”,即随着互联网使沟通效率极大提高,伙伴对伙伴有足够的信息直接交换价值,而不再需要集市和一般等价物。
P2P网络借贷平台,一个借款人(P)可以提出借款,出示尽可能多的资料,获得出资人的信任,开出一个愿意承担的利息,就等着出资人选择;而另外一头,很多出资人(P)可以根据这些材料(对应背后隐藏的信用等级)决定是否把钱借给他/她。如果有足够多的出资人出了足够多的钱,那么这次借贷行为就发生了。
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是寻找技术内在的价值(人们真正愿意为之付钱的东西),能以有利可图的价格把它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