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26岁以后就会走下坡路,我一定要在26岁前嫁出去。”
我的朋友小何,说这话的时候22岁,即将大学毕业。
我知道社会上像小何这么想的女生并不是少数。他们有危机意识,害怕变成剩女。他们也不愿意读研究生,害怕学历太高不好找对象。刚大学毕业就热衷于相亲,希望最短的时间把自己嫁出去。
我跟小何驾校学车时认识,第一次听到她说出这种话觉得匪夷所思。大学毕业首先考虑的不应该是找工作吗?她却首先考虑的是嫁人。
后来当我得知这个观点来自于小何的父母时,反而觉得不那么奇怪。中国的父母大都属于管得太宽型。外国人在子女十八岁以后就让他们搬出去独立生活,可是中国人却往往把孩子培养成了“妈宝”,已经成年了思想却还未“断奶”。
小何的父母认为,女人的黄金年龄是18到26岁,超过26岁的女人,衰老的速度会加快,到时候找对象会越来越难,自然会归入到“剩女”的行列。
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因素。小何身边的发小个个出双入对,甚至有的闺蜜一毕业就走向结婚的殿堂,这一切都让她很是羡慕。
这让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毕业一年内结婚。
可是恋爱不仅仅有关于颜值,两人的三观是否契合,思想上有没有共鸣更重要。爱情并不是越努力就会有好结果。
可是小何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她略带轻视的口吻让我稍微不爽:你现在还没女朋友呢,听你的就完了!
学完车以后,我和小何联系渐少,只是偶尔在微信里聊聊近况。小何毕业后父母就给她不停安排相亲,她试过一个月跟5个不同的相亲男见面,可是越相亲越感到无力和烦躁。
父母甚至给小何介绍了一个初中毕业就做出来做生意的男生。那人经济条件是不错,脖子上戴个金链子,只会跟她炫耀自己多牛逼,最近又换了豪车。小何不想听这些,她知道如果和对方聊最近读过的书,未来有什么职业规划只会让他俩尴尬。
小何问父母为什么不介绍些合适的给她。父母说你年纪越来越大了,别要求那么高,以后连这些男人都找不到了。他们甚至说了一句三观不正的话:男人不管多大都很“专一”,他们永远喜欢年轻漂亮的女人。学历不重要,人品才是最重要的。
男人的人品的确重要,这是以后幸福生活的前提。可是有的男人婚前看不出他的人品,婚后才发现他人品如此低劣,到时就追悔莫及。
这时候,小何才意识到盲从父母的恶果。她的潜意识渐渐苏醒,这一次要为自己做主!她终于明白真正的爱情需要“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是在经济条件,成长经历相似的情况下,最有机会遇到合适的另一半。两人的价值观没有明显的对立,遇到矛盾双方可以很容易相互理解。
我建议小何好好跟父母聊一次,停止无休止的相亲。正好利用这段单身的日子给自己充电。不是有这么一句话:颜值决定了是否开始一段关系,内涵决定了可以走多久。
小何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去相亲,反而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后来成功应聘到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做讲师,月薪过万。尽管明年她即将26岁,可是她清楚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停奋斗着。虽然仍没有遇到自己的真爱,可是她并不后悔。她觉得遇到则成,不遇则等,绝对不将就。
我建议小何休息的时候不要做宅女,多去接触人,努力社交。在一次户外活动里,小何遇到了自己心仪的男生,两人聊得非常投缘,仅仅第一次见面仿佛彼此之间有说不完的话,小何终于成功找到了满意的男友。我就等着吃他们喜酒啦!
任何因为年纪大就凑和的爱情,都是对女人的歧视。只有跟着心出发,彼此能在思想上共鸣,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