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8
当看到“子女优秀、远在天边和子女平庸、守在身边哪一种更容易接受”这样的问题时,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有类似这样的念头,还是子女优秀、又守在身边这样的选项,来得更有吸引力。
但生活,最擅长的就是安排不如意的场景,比如说,把曾经令父母那么骄傲的孩子,远隔天边,放在了鞭长莫及之地;亦或是,孩子能够承欢膝下,但做父母的却需要时不时地为他们的工作、生活操心受累。
上述的这两种情况,其实作为父母本身来讲,其选择的权力并不是很大,尤其是对第一种情况。尽管如此,我认为,更容易接受前者的父母,一般会具有如下的特征:
首先,他们对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件事,有着十分客观和清醒的认识,理性而客观;
其次,他们对于生活一般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或本身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再有,自身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能够脱离儿女的标尺,进行自我价值的衡量,独立而自信。
但他们通常也会在日渐衰老的过程中,直面身体日渐衰退而带来的种种困难和尴尬局面,因为,人们可能靠理性谋生,但要靠非理性生活。
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对那些有子女围绕的父母们心生羡慕,或者偷偷想往,甚至可能会对支持子女远走他乡而后悔,但有书君敢说,即使重来一次,这类的父母,大多还是会选择与原来相同的那一条路。
毕竟,那条路上,受苦和守望着的,是父母自己。
而更容易接受后一种情况的父母,也存在着某些共通之处,比如:
对生活更讲究随遇而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远期规划的能力,或者对名利等身外物的拥有欲望并不强烈,相比于精益求精,他们本身也更容易选择过得去就行。
他们可能并不认为平凡可贵,但也绝不认为平庸可耻,即使不是大富大贵,但有子孙承欢膝下,也是赏心悦事。
但如果站在国家或者整个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显然第一种情况能为社会带来更高的价值,但对于家庭环境来讲,第一种可能在物质上显得丰盛,但在情感的维系和传承上,鞭长莫及。
我建议,为人父母者,可以试着采取这样的态度:对子女,好比在时光的河流中种一些树,不去期待它们结果,只要用心栽培,而如何生长,那则是又一回事了!
套一句电视剧《知否》中的高频台词,如果站在“父母之爱子女,必为其计深远”的角度,子女优秀、远在天边更容易接受一些。
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