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酝酿——汉魏晋南北朝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的炎帝神农氏。茶是因作为饮料而驰名的,茶文化实质上是饮茶文化,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茶文化的产生是在茶被用作饮用之后,两晋南北朝是中华茶文化的酝酿时期。
(一)茶的发源地
茶的发源地众说纷纭,主要的说法有:
西南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发源地和茶的原产地,此说法所指的范围大,故准确性更高;
四川说:《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此说法比西南说范围更准确,风险更高。
川东鄂西说: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
云南说: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说法具有 “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江浙说:江浙说是近年才提出的,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目前我国茶叶行业最发达的地区就是江浙地区,如果此说法成立,这将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个人认为有原始茶树存在的地方应该不止一个,但有茶树的地方并不代表能够发展出饮茶习俗。如果能够把“神农氏活动地”和“茶树发源地”结合研究,或许能够缩小答案的“值域”,甚至是找出答案。
(二)茶与宗教结缘
汉魏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固有的宗教——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同时也是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时期,茶以其清淡、虚静的本性和却睡疗病的功能广受宗教徒的青睐。
(三)茶艺萌芽
茶艺是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它的程序和工艺包括:选茶、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杜育的《荈赋》中就对中华茶艺的雏形进行描写: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瓯;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若乃淳染真辰,色绩青霜,白黄若虚。陆羽《茶经·六之饮》则指出茶艺发展于巴蜀地区。
隋唐五晋时期——茶文化第一个高峰时期
(一)饮茶习俗的形成
陆羽《茶经·六之饮》中提出:“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意思就是说饮茶流传一天天广泛,逐渐成为风气,到了我唐朝,达于极盛。在西安、洛一陽一两个都城和江陵、重庆等地,竟是家家户户饮茶。《茶经》认为当时的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以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及湖北、山东一带最为盛行,把茶当作家常饮料,形成“比屋之饮。”陆羽《茶经》初稿约成于代宗永泰元年,定稿于德宗建中元年。《茶经》的流行,进一步推动了饮茶风俗的形 成。中国人饮茶习俗形成于中唐。
(二)名茶初成
根据陆羽《茶经》和李肇的《唐国史补》等历史文献记载,唐代名茶约计五十种,其中多为蒸青团饼茶,少量散茶。首推蒙顶茶,其次为湖、常二州的紫笋茶,其它则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碧涧明月、方山露芽、邕湖含膏、西山白露、霍山黄芽、祁门方茶、渠江薄片、蕲门团黄、丫山横纹、天柱茶、小江团、鸠坑茶、骑火茶、婺州东白、茱萸寮等。
宋元时期——茶文化第二个高峰时期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宋梅尧臣《南有嘉茗赋》云: “华夷蛮豹,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亦时啜无厌不宁。”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鳌铺”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茶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