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苏杰老师第6周的导读并结合了一些生活中、工作中的例子,才发现自己一直忽视沟通计划的重要性。沟通不畅或者说无效的沟通往往是由于以下两个大坑导致的:
1)没有考虑清楚就进行沟通;
2)想清楚了但没有想好如何表达就进行沟通。
先说说第1个大坑。今天早上看了一下隔壁产品汪的测试报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惊。里面竟然只写了哪里实现得不对,但是没有写清楚想改成什么样的效果,再问一下,竟然他自己也还没想清楚,但已经发出去了(难怪技术不聊他)。更有严重的是有些特殊流程也没有考虑清楚,例如点击获取优惠卷会先跳转到优惠卷发放页面,然后输入手机领取优惠卷,但是这里就会有两种情况。情况一:该手机号码是系统的账号;情况二:该手机号码不是系统的账号。如果出现的情况二,就要考虑先引导用户去注册,注册成功后自动领取优惠卷并跳转到某活动页。但是这一步没有考虑,最后导致技术实现成无论是否系统的账号都显示获取优惠卷成功。这又是一个考虑不清楚就进行沟通的情况
再说说第2个大坑。对比第一个大坑已经有很大进步了,至少自己已经把问题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得相对清楚,但是如何表达清楚又是另外一个坑。这个坑对于理科出身的人特别容易掉坑,往往出现在文档表达上。例如在我公司就经常要通过邮件进行跨部门的沟通,而隔壁的产品汪(老黑他实在不好)的文档表达能力欠佳,常常写了一大坨没有经过组织的文字(打个广告,关于如何提升文档表达能力可以看一下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个人十分推荐),就算用心反复读也难以理解的是什么。这样非常容易导致技术看不懂,更为严重的是他也难得问你,然后按照自己“理解”的意思去实现,之后就无限撕逼了。
通过这两个大坑,让我意识到了沟通计划的意义在于降低以下两件事发生的几率:
1)没有考虑清楚;
2)没有表达清楚。
大家可以想一下为什么PRD、MRD、BRD、用户画像或者其他什么的都会有一些模版,模版的意义是什么?在我看来其实就是通过一些规范,例如why、how、what等,让你把问题考虑得清楚一些、表达得清楚一些。其实除了工作中,生活也非常需要这两项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