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陪爸爸回老家给祖宗们上坟。今年,没有回去。一是,本家的叔叔没有外出,打电话给爸爸说,祭拜祖宗的事他去做,让爸爸就不要回去了;二是,爸爸感冒了,很厉害。
我却有些小小的失落。每年陪爸爸回去村子里,说是陪爸爸,倒不如说是我很想念那个我从小长到大的老家。
所有的童年,少年,甚至一点点青年时光,都是在那里度过的。无数的回忆,深情,故事……都在生命的深处激荡流淌。它们是不会平息的,与我的生命同在。
总是,跟父母亲和郁先生说起,我要在老家找栋房子,有时间了去住住。大家一致认为:你脑子有点儿毛病。我承认,一个爱怀旧的人,的确,有时候,会脑子有点儿毛病。颖颖理解我,因为我们俩有一样的感触。她的童年也在哪里!虽然不长,但她与我有着同样的情怀。
把思绪重新拉回到清明。
清明节,在我的记忆里,妈妈总是说,明天寒食。寒食的头一天,妈妈会忙活一天,她要做饽饽,包包子。饽饽是桃饽饽,上坟用的。还有小燕子,通常有一只燕子,或者是一只大燕子驼着一只小燕子,再就是,用当季新鲜的菜包包子。妈妈夜里还要准备鸡蛋鸭蛋或者鹅蛋,第二天早上准备煮给孩子们吃。
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清明节要穿新衣服。不知道是因为季节更替,还是很久远的过去传下来的仪式。反正,从我记事起的每个清明节,妈妈都给我和姐姐做新衣服。清明那一天,我们俩都穿着新衣服,口袋里装着两个鸡蛋,高高兴兴的去村子里玩儿。
我现在还记得,妈妈给我们俩做了粉红色底子,白色波点的上衣,我们俩竟然搭配了大红色的纱巾围在脖子上。
当然,玩儿的地方,也不是随便的。而是树林子,因为那是荡秋千的地方。
在我小时候,村子里到处是树林。有杨树林,有槐树林,有南柳树林,有梨树林……
树林是搭秋千架子的好地方。记得,有的秋千好高啊!我要仰着头看,当然,大人们荡起的秋千也好高啊!我也要仰着头看。这样的秋千,年少的我是不敢玩儿的,都是和小伙伴们去荡小一点的秋千,偶尔遇到喜欢我的大人,让我坐在她们腿上,带我荡一会儿高的秋千,我的心就飞起来了。因为,对于我来说,她们荡的秋千就像是一种飞翔。
渐渐长大的好些年,生活好了,大家再过寒食,也不再期待那点儿好吃的,也没有兴致再去荡秋千了。村子里的树林都不见了,四处光秃秃的。
大家的仪式感,也不见了。
每一次回村子,都会心内生出遗憾。大片的老林子,消失了,很多大树要几个人合抱,它们都快成老妖了呢,消失了,那片每年开出雪白梨花的梨园,石头小屋,水井,消失了,清河岸边的白杨树林,树叶是会沙沙唱歌的,消失了,清澈的河流消失了……为什么?
我的村子啊!消失了那么多的美好,可是,我还是依然想念那个地方?为什么?
我经常会问自己!
很多时候,回去看看,满村子几乎都是老人,年轻人几乎都远走高飞,去了城里,去了远方,追求理想,寻找新生活。我认识的人也不多了,但是,还是感觉,这个村子那么亲!村子里的人那么亲!
也许,这就是故乡吧!它与父母亲一样,是我的根!根在,枝叶才会繁盛!根的情怀在,心才会笃定的吧!
红蔚
20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