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事起,身边的所有人都在告诉我们一些好习惯的重要性,而且大多数人的成功案例也一定多多少少源于他有一个好习惯。
然而,事实却是令人沮丧的,一些习惯的培养,注定是在长期的和自己斗争后才逐渐养成的,有些习惯却从未养成过。那些成功塑造了自己习惯的人,我们发明了一个词,叫“自律”。
自律,字面意思就是给自己的法律,其实也暗示了自律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和自己内心硬碰硬的对抗。
但是,当我们在和自己的本性相处时,真的只能对抗吗?习惯的物理基础是什么?为什么改变习惯那么难呢?
我们都知道,大脑的物理基础是神经元细胞,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配合,互相传递电信号,最终组成了我们的大脑。
一个熟练的技能,比如开车,其实就是在不断的开车训练过程中,相关的神经元互相勾搭,连接,共同形成了一个协同兴奋的组合,这个神经簇可以同时控制手眼脚,一起来共同完成开车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个刚学车的新人,和一个老司机,其负责开车这个技能的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簇一定是不一样的。
我们用一个班来类比我们的大脑,每个学生就是大脑里的一个神经元。如果我们训练一个班的同学一起跳大绳,在一次又一次的磨合中,让每个同学寻找到自己的定位,有的同学擅长摇绳,有的同学擅长打头阵,有的适合断后。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后,每一位同学都熟悉了自己在跳绳这个游戏中的位置,并熟悉了他应该掌握的技能。这时,一但这个小组听到开始的口号,那么整个跳绳的过程,所有的同学都处理高度紧张和兴奋的状态,以最高的标准来完成比赛。这时,相比较另一个没有做过任何训练的班级,他们一定是能更好地完成比赛的。从本质上来说,这个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在一次又一次的配合中,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其实神经元的配合也是这样,我们的每次刻意练习,其实都是在让相关的神经簇一起兴奋起来,高效地配合起来,用量变来换取质变,最终形成习惯。
在了解每一次行为对大脑的影响之后,我们就明白了:我们的每一次行为都会让神经元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同时我们大脑当下的物理状态也是受过去所有的行为训练所影响的,不仅是我们自己前半生做过的事情,还包括我们的祖先从单细胞动物开始的所有行为训练影响。
这也就是我们大脑分为爬行层、灵长层和人类层的原因,我们大脑的神经元组合,记录着我们的祖先们一代又一代习得的本领。而我们要培养的新习惯,就是在和这些老旧的,不合时宜的旧习惯争夺头脑控制权的过程。
而神经元的重新组合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这也就告诉我们在习惯培养方面两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道理:
1. 我们必须相信时间的力量,因为新神经簇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这个无论如何跳不过
2. 旧的习惯是上万年的积累,我们改变不了它,只能让不断建立的新神经簇和旧神经簇在一起竞争我们行为的主控权
因此,我们只能和自己的大脑做朋友,最终才能成为我们想成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