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荡社之战大获全胜后,秦国也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国内,休养生息,韬光养晦,为与荡戎氏大决战做准备。
日子总是在一天一天的流过,小宪公逐渐成长起来,去掉了小称谓,也不再事事都完全依靠三位大庶长,更不再对三人言听计从,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三位庶长表面上对于宪公的成长感到很欣慰,似乎也在逐渐把权力归还给宪公。
但原本总是人心隔肚皮,权利的诱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抵抗的。
三位托孤大臣绝非圣人,所以自然也是极其不乐意将原本已经到手的权力,拱手相让给傀儡很久了的年轻君主,因而这君臣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起来。秦宪公只是年幼并不痴呆,很快便感觉到了这种奇怪的感觉,也很快琢磨到了原因之所在,于是也开始悄无声息地慢慢培养自己的势力,以应对万一。
随着秦宪公年纪越长,君臣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矛盾越尖锐,秦宪公就越想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力,来消除这种矛盾;而三位大臣则越想更加强有力地控制宪公,在这种恶性循环地催使下,关系很快达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
公元前708年,此时的宪公已经18岁,按照秦制,已经到了可以行冠礼的年纪,于是昭告群臣,共同商议此事。
“如今大王尚且年幼,未及弱冠之年,行加冠之礼不妥。”弗忌不温不火,言罢低头不与秦宪公对视。
“本王已经18岁了,按照我大秦礼制,已经是到了可以行冠礼的年纪了,又有何不妥呢?”秦宪公按捺心中怒气,反驳道。
“按照大周礼制,男子年过二十方能行冠,而我大秦又一向标秉周礼治国,自然是以周礼为先,也应遵循周礼行事,这才不会给中原诸国留下不尊大周的把柄。”
“对,弗忌说的对!”三父跟着叫嚷道。
资历学识尚浅的秦宪公自然不清楚周礼所约,此刻也无法反驳略显傲慢的弗忌。立于一旁的行礼官见状,不知所以地急忙上前纠正道:“弗忌大人所言不虚,不过周礼所载,年纪二十才可行冠礼,只是针对普通百姓而言,对于天子诸侯之家,其实也是可以提前行冠礼。”
“礼官大人果然是知识渊博,只不过所谓百姓为贵,而我大秦更是教化初成,如果此时让大秦子民感受到礼制也要区分三六九等的话,我担心事倍功半,民心相悖了。”威垒淡淡地接道。
“是,大人所言确实。”行礼官诺诺退下。
礼数这些东西,不想放权的大庶长们又何尝不知,可大庶长们更知行冠就意味着,他们不得不将军政国家大全归还给宪公,这让秦宪公十分恼怒,但又十分无可奈何。秦宪公深知,生气原本无济于事,总是要找到合适的时机来打开这种苦闷的局面,目前只能隐忍。
很快机会便来了。
宪公七年,芮国发生了“逐君”事件,这在尚有周礼约束的春秋初期是一起相当严重的政治事件了。
正式建立于周成王时期的芮国,虽然是个小国,但却是姬姓王室,列于伯候,宪公时期的芮国国君芮伯姬万,是个太不检点的伯候。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家大业大的天子王侯之家,出现什么奇怪的事情本是正常,不过这个姬万可能确实玩的有点猛烈,连自己的母亲都看不下去了。所以,时任芮国太后的芮姜联合一干大臣,将这个不务正业,情感复杂,朝三暮四,招蜂引蝶的倒霉君王给驱逐出境了。被驱逐的姬万,只得出奔到同姓魏国,暂且存身。
这个确实令人汗颜,因个人作风问题被强制退位的君主,姬万也算是前无古人了。
不过姬万苏虽然暂时落魄,但并不担心,因为他有个大靠山,很大很大的那种,就是当今天子周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