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艺人》是山西作家白英的作品,她是视觉中国、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喜欢随性拍摄,注重内心的体验与拍摄内容的有机结合,擅长拍摄风光、民生、人文、古村、民俗等题材,摄影作品和文章多次在各类媒体上发表。这本《中国手艺人》是作者白英通过4年的时间,以女性细腻、独特而丰富的摄影角度,通过平实的语言叙述,不仅展示了一群手艺人的独特技艺,表现了传统手艺的精湛和美好;也给我们讲述了中国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状态和传统手艺在现实社会中的发展现状和困境。
本书通过四个章节分别讲述了35个不同手艺人的故事。35个故事,35种技艺,35种人生。让我们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外,深深的感受着他们的热爱和坚守,情怀和美好,也让我们看到这份坚守背后的不易。
手艺人,有一双灵巧的手和一颗坚韧的心,从他们指尖上展现出的是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对美好日子的向往。传世银缘中的彝族银饰、满天红霞中的剪纸能手、千年余味中的晒盐女以及甜蜜绝活中的糖画艺人等等,无不是通过对一种特有技艺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一种不可磨灭的热爱以及对于美好生活发自内心的追求。在时间的洗磨中,在岁月的雕刻下,他们通过自己指尖的技艺,用心的灵巧去融合展现民族的生活和历史,给生活多增添一份颜色和姿彩。
手艺人,艰辛而执着,从他们指尖流传出的是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和中国特有文化的传承。砖雕、秸秆工艺、箍桶、铁匠、柳编等这些凝聚着古人智慧的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很少见了,千篇一律的现代化的物件基本已经完全替代了这些手工作品。
曾经在街上遇到一个买竹编的老人,拿起那些编织的竹盘、竹筛想看个究竟,从哪里开始,又是从哪里结尾,但是似乎是浑然一体,只能大大感叹编制的精美和技艺精湛。忍不住和卖竹编的大爷聊起来,因为不能作为谋生的手段,儿孙辈早已无人对竹编感兴趣,现在自己做竹编也不过是以此来解闷,他自己也很无奈,总担心自己的手艺失传,毕竟这是一种特有的文化而且在自己本家已经传了三代人。手艺传承是手艺人们普遍面临的一种困境,想传下去但是无人肯学也成了让他们分外惆怅的事。
如何让这种传统技艺和特有文化传承下去,除了个人的努力,近些年我们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也在加大,越来越多的手工艺开始申请“非物质遗产”,也促使更多的技艺保留了下来。而对于手艺人来说,对于这些精致而美好的东西的坚守,不仅让传统技艺和文化保留下来,也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生活中少有的精致之美。
手艺人,不仅仅是心灵手巧,更彰显的是一种信仰、智慧和创造力。任何的手艺,不管是手工豆腐、榨油、做醋这些舌尖上的美味,还是砖雕、漆器、彩面塑、铁花,他们的出现和流传无不彰显了这群手艺人对于自身拥有手艺的信仰,这是他们在日积月累的生活中智慧的凝结,不仅延续了是世代相传的手艺和生存经验,还有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智慧、诚信和坚守。
在中国,这35个手艺可能是很多手艺中的一部分,如作者所说“手艺人,也是守艺人”,还有很多手艺人如同他们一样坚持着,倾注自己的心血来表达对一种手艺的热爱。他们的手艺如同他们的人生,精神自信,从不轻言放弃,虽然艰辛,却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坚守的过程也有很多无奈,但是对于这种坚守的执着和情怀,却分外的珍贵。
对于所有的手艺人来说,匠心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创造力的本源。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手工作品早已成为手艺人生命中的一部分,没有手艺人以匠心的坚守和传承,这些美好早已消失;而对于手艺人来说,缺少了他们日夜相伴的手艺,自己也就是个没有灵魂的空壳,人与物件早已成为一体。
繁华世界中,这些手艺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不仅仅是耐心和毅力,更是以心静如水的心态,用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创造了各种精致而美好的物件,留下了传统而不可复制的手艺,以匠心坚守,用匠心传承着美好。
也正是这份匠心和坚守,让我们感受不同时代对于美的追求,也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传统手艺的至真至纯。